字好书
闻灵皎师自信州归越以诗招之

《闻灵皎师自信州归越以诗招之》

时间: 2025-04-26 18:28:01

诗句

天师苍翠横金锡,地藏清凉掩竹扉。

千里白云随野步,一湖明月上秋衣。

诗寻静语应无极,琴弄寒声转入微。

我亦孤山有泉石,肯来松下共忘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28:01

原文展示:

天师苍翠横金锡,
地藏清凉掩竹扉。
千里白云随野步,
一湖明月上秋衣。
诗寻静语应无极,
琴弄寒声转入微。
我亦孤山有泉石,
肯来松下共忘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灵皎师从信州归来时的情景。天师身披苍翠的衣衫,手持金锡杖,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地藏菩萨的庙宇也被清凉的空气所环绕,竹门紧闭。诗人在千里白云中漫步,在湖面上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他的秋衣。诗句追寻宁静的言语,似乎无穷无尽;琴声在寒冷的空气中轻轻响起,逐渐变得微弱。我也在孤山上有泉水和石头,愿意在松树下与您一起忘却世俗的纷扰。

注释:

  • 天师:指道教中负责驱邪避祟的神职人员。
  • 苍翠:形容颜色青绿,生机盎然。
  • 金锡:道教法器,象征权威与神圣。
  • 地藏:地藏菩萨,佛教中的一位菩萨,象征慈悲与救赎。
  • 千里白云:形容远方的云彩,象征自由与闲适。
  • 秋衣:指秋季穿的衣服,象征温暖与宁静。
  • 无极:形容无尽无穷,常用于形容哲理或道理的深邃。
  • 琴弄寒声:指弹奏琴曲时发出的清冷声音。
  • 忘机:忘却世俗的纷扰与机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年-1028年),字景融,号孤山,宋代著名诗人、画家和琴家。林逋生活在北宋时期,居住在杭州孤山,以隐逸生活闻名。他的诗风清新高远,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林逋的作品在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林逋与灵皎师相识之后,表达了他对灵皎师的欢迎与期待。诗中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体现了林逋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共度悠然时光的愿望。

诗歌鉴赏:

《闻灵皎师自信州归越以诗招之》是一首富有禅意和清新气息的诗作。诗的开头,天师的身影与清凉的地藏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道教与佛教的和谐共存。诗人以“千里白云随野步”的意象,传达了他内心的自由与洒脱;“一湖明月上秋衣”,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诗寻静语应无极,琴弄寒声转入微”,表达了诗人对诗歌与音乐的追求,这两者在他心中是无穷无尽且相辅相成的。在这里,诗人与灵皎师的交流不仅仅是言语的碰撞,更是一种心灵的契合与升华。

最后两句,“我亦孤山有泉石,肯来松下共忘机”,诗人以自己在孤山的生活为背景,表达了一种愿意与灵皎师一起追求宁静与忘却世俗的心情。这种情感的传递不仅展现了友谊的真挚,也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师苍翠横金锡:天师的服装颜色苍翠,手持金锡,象征着神圣与权威。
  2. 地藏清凉掩竹扉:地藏庙宇的清凉与宁静,竹门紧闭,传达出一种隐秘与静谧。
  3. 千里白云随野步:白云在空中自由漂浮,象征诗人内心的自由。
  4. 一湖明月上秋衣:湖面映照着明亮的月光,照耀着诗人的秋装,表现出秋天的美丽。
  5. 诗寻静语应无极:诗歌中追求的宁静言语似乎是无尽的。
  6. 琴弄寒声转入微:琴声在寒冷的空气中轻轻响起,渐渐微弱,隐喻着诗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7. 我亦孤山有泉石:诗人自述在孤山上拥有泉水和石头,反映出他对自然的亲近。
  8. 肯来松下共忘机:愿意在松树下与灵皎师一起忘却世俗的纷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里白云”比喻自由与闲适。
  • 拟人:琴声“转入微”,赋予声音以生命力。
  • 对仗:如“苍翠”与“清凉”,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呈现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师:象征道教的神秘与权威,代表着精神的追求。
  • 白云:自由与洒脱的象征,反映诗人内心的追求。
  • 明月:象征宁静与美好,寄托着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 松下:自然的象征,体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师”是指哪种人物?
    A. 道教高人
    B. 农民
    C. 商人

  2. 诗人的愿望是什么?
    A. 追求权力
    B. 与友人共度宁静时光
    C. 寻找财富

  3. “琴弄寒声转入微”中的“寒声”指的是什么?
    A. 冷酷的声音
    B. 清冷的琴声
    C. 风声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思考。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赞美。

诗词对比:

  • 《饮湖上初晴后雨》白居易:同样描绘自然,表达哲理。
  • 《月夜忆舍弟》杜甫:通过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林逋研究》

相关查询

用蜀行送徐隆庆守金州 次韵夏日 崔绵谷共赋亭次韵 晚径 行三盘蟆颐栈道三首 引镜 次韵何伯温三首 次李绵州和丁兴元韵二首 再赋二首 答赠刘交代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龍字旁的字 康衢之谣 光彩耀目 户字头的字 半字的繁体字写法_半字的繁体字学习指南 索强似 隔壁戏 尺籍伍符 买马招兵 包含疠的词语有哪些 竹的笔顺怎么写?这份竹字笔顺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边傍 秕者先行 良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良的汉字大全 卧榻鼾睡 呕心滴血 寸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ci的汉字有哪些?带ci的汉字大全及拼音解析 木火组合汉字大全_木火字形的汉字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