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2:4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40:16
慧眼沙门真远公,经行宴坐有儒风。
香缘不绝簪裾会,禅想宁妨藻思通。
曙后炉烟生不灭,晴来阶色并归空。
狂夫入室无馀事,唯与天花一笑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智慧的和尚,他在安国寺中修行,气质中透着儒家风范。他与友人一起在寺中宴坐,香火缭绕,仿佛在诉说着不绝的缘分。禅意的思考并不妨碍他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清晨炉烟袅袅,似乎永不停息,而晴天里院子的色彩也都归于静谧的空灵。纵然狂放的人进入了寺院,也没有其他的琐事,只有与天花一笑相对的宁静。
作者介绍:钱起,唐代诗人,生于晚唐时期,主要以五言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富有哲理性和情趣。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安国寺,表现了作者在寺中与友人相聚的情景,体现出他对佛教与儒家文化的融合理解,也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安国寺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诗中通过“慧眼沙门”引入,强调了和尚的智慧和修行的深远意义。接着,以“经行宴坐有儒风”描绘出一种和谐、雅致的氛围,体现出诗人与友人共处的融洽与愉悦。
“香缘不绝簪裾会”一句,蕴含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暗指修行者之间的相识与交流,体现了儒家推崇的人际关系与和谐共处的思想。而“禅想宁妨藻思通”则表达了禅宗与文人思维的交融,表明两者并不矛盾,反而可以互相促进。
后面几句“曙后炉烟生不灭,晴来阶色并归空”,则描绘了寺院内外的自然景色,炉烟缭绕和晴空万里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邃的氛围。最后一句“狂夫入室无馀事,唯与天花一笑同”更是将注意力引向一种超然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淡然态度,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香缘”),对仗(“曙后炉烟”与“晴来阶色”)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意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修行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理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沙门”指的是哪类人?
A. 学者
B. 出家修行者
C. 农夫
“狂夫入室无馀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世俗烦恼
B. 内心的宁静
C. 对世俗的嘲讽
诗中“香缘”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人际关系
C. 自然风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和人内心的宁静,但钱起的作品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佛教的禅意,而王维则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