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4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49:08
苏轼的《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
人稀野店休安,
竹笥与练裙,
随时毕婚嫁。
无事若相思,
征鞍还一跨。
人烟稀少的乡村小店,休闲安静。
竹制的箱子和白色的裙子,
随时准备好婚嫁的事项。
若无事情可做,便是思念,
骑上征途的马儿,随时可以启程。
本诗没有直接的典故引用,但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苏轼对人情和生活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婚嫁习俗的关注。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歌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词,也有细腻之作。苏轼在政治上曾屡遭贬谪,但他以豁达的胸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
《送先人下第归蜀》创作于苏轼贬谪期间,诗中表现了对乡村生活的思考,结合了个人遭遇与社会现实,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情感表达。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律,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乡村气息。开篇“人稀野店休安”一句,描绘了人烟稀少的乡村小店,给人以安静、宁谧的感觉,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接下来的“竹笥与练裙”,则通过具体的物象展现了婚嫁的准备,暗示了生活的传统与仪式感。
诗中“无事若相思”一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似乎在表露一种对人际关系的渴望。最后一句“征鞍还一跨”,则带有一丝豪情,表现了诗人心中的追求与理想,尽管身处困境,仍然不忘追寻生活的希望与梦想。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融入了个人情感,既有对平淡生活的赞美,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苏轼的深邃与豁达。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结合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人虽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着积极的生活态度。
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A. 繁华都市
B. 宁静乡村
C. 热闹集市
D. 荒凉沙漠
竹笥与练裙的出现象征着什么?
A. 贫穷
B. 战争
C. 婚嫁
D. 旅行
“无事若相思”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D. 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