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5:35
疏灯隐隐柳丝摇。
楼近人遥。
春愁着意知深浅,
恐难掩两眉梢。
东风江上茫茫路,
吹雨添潮。
便流得残红去,
莫流向谢娘桥。
在微弱的灯光下,柳丝轻轻摇曳。
楼在近处,人却在远方。
春天的愁苦似乎难以言表,
恐怕难以掩盖我眉梢的忧愁。
东风吹拂,江上路途茫茫,
雨水打湿了潮水。
即使落花随水而去,
也别流向谢娘的桥。
“谢娘桥”源自于中国古代文学中对谢道韫的描写,她是一个才女,以聪慧和美貌著称。她的故事常常与爱情和离别相连,因此提到“谢娘桥”,常常引发对情感的怀念和惆怅。
姚燮,清代诗人,生于福建,后居于江南。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善于运用典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落花时》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是花落之时。诗人在此时节容易引发对逝去春光的怅惘,表达内心的孤独和愁苦。
《落花时》是一首蕴含深情的古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将春天的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开篇用“疏灯隐隐柳丝摇”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孤独的夜晚,微弱的灯光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哀愁,柳丝的摇曳更是增添了几分柔情。接着,诗人以“楼近人遥”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尽管楼在眼前,却感到心灵的隔阂。
“春愁着意知深浅”一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他却感到愁苦难以言表,眉梢的忧愁似乎也难以掩饰。东风吹拂的场景带来了一种无尽的思绪,江上茫茫的路途让人感到迷茫,仿佛在说,生活中总有无尽的变迁与离别。
最后两句“便流得残红去,莫流向谢娘桥”则是情感的高潮。即使落花随水而去,诗人却希望它们不要流向谢娘桥,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引导读者体验到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景与愁苦的情感交织,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诗中“楼近人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亲密
B. 疏离
C. 无奈
D. 喜悦
“莫流向谢娘桥”中的“谢娘”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曹操
B. 李白
C. 谢道韫
D. 白居易
诗中主要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情景?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