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其五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其五》

时间: 2025-04-30 16:52:32

诗句

后赵前丁两使君,群偷望见总星奔。

后人却笑渠侬猛,仁及偷儿不及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2:32

诗词名称: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其五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后赵前丁两使君,
群偷望见总星奔。
后人却笑渠侬猛,
仁及偷儿不及民。

白话文翻译:

后赵和前丁两位使君,
众人偷看见星星在奔跑。
后人却嘲笑他们的凶猛,
对盗贼的仁爱却比不上对百姓的关心。

注释:

  • 后赵、前丁:指历史上两个时期的统治者,象征统治者的行为。
  • 使君:指地方官员或统治者。
  • 群偷:指盗贼。
  • 总星奔:形容星光闪烁,可能暗指不安定的局势。
  • 渠侬:指那些统治者。
  • 仁及偷儿不及民:表达对盗贼的仁爱超过对普通百姓的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具有强烈的个性和人文关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对社会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反思,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提醒他们应更关注民生而非追求个人权力。

诗歌鉴赏: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其五》是一首揭示统治者与民众关系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后赵和前丁两位使君的描述,反映出统治者的无能与民众的困苦。诗人采用了生动的意象,如“群偷望见总星奔”,传达出一种紧张、不安的社会氛围。通过对历史的借鉴,杨万里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认为统治者对盗贼的仁慈远远超过对百姓的关怀,这种对比令人深思。诗句简练而富有力量,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怀与忧虑。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更是一种对未来的警示,提醒统治者关注民生,施以仁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后赵前丁两使君:通过历史人物的提及,指出统治者的无能。
  • 群偷望见总星奔:暗示社会的不安与动荡,反映出盗贼横行的现象。
  • 后人却笑渠侬猛:后人对统治者的嘲讽,表明对他们行为的不满。
  • 仁及偷儿不及民:强调对盗贼的仁爱过于盲目,忽视了百姓的疾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仁及偷儿不及民”的对比,强调统治者的失职。
  • 象征:星星的奔跑象征社会动荡与不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统治者行为的批判,传达出对民众困境的深切关注,反映出诗人对仁政的渴求与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希望与美好,但在诗中却体现了动荡与不安。
  • 盗贼:代表社会的黑暗面,反映出统治者的失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使君”指的是: A. 地方官员
    B. 平民百姓
    C. 盗贼
    D. 诗人

  2. “仁及偷儿不及民”这句中的“仁”指的是什么? A. 对百姓的关心
    B. 对盗贼的宽恕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关注社会民生,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关怀。
  • 李白的《将进酒》:反映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与白居易的《卖炭翁》相比,两者均关注民生,但杨万里通过对历史的借鉴更具讽刺意味。
  • 同样是对社会现象的描绘,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展现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杨万里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稙庵 破山寺双头白莲 光渌亭杏花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甘瓜苦蒂 而字旁的字 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鸾扇 小人得志 非字旁的字 轩辌 气字旁的字 卖武 讲悟 包含钿的词语有哪些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彑字旁的字 厌家鸡,爱野雉 殳字旁的字 不可胜言 抹月批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