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5:4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5:49:21
寒食
作者:陈与义 〔宋代〕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尊。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感叹时光匆匆,春天的美景与节日的氛围交织在一起,却又因客居他乡而感到孤独。浓密的阴影下,花朵映照着田野,寒食节的柳树环绕着村庄。尽管节日来临,但身为客人的诗人却感到无比空虚,听到黄莺的鸣叫,仿佛让他想起了故乡。不知道哪儿的笛声在吹奏,满怀的怨恨充斥着清酒的杯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寒食节源自介之推的故事,传说他为了救晋景公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后人为了纪念他而设立寒食节。在这个节日,人们会禁火,只吃冷食,以示哀悼。
作者介绍
陈与义,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其清新雅致、情感细腻的风格著称。其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寒食节前后,诗人在外游历,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身处异乡的孤独,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寒食》是陈与义在寒食节这个特定时节写的一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个游子在节日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开头两句“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通过“草草”和“萧萧”这两个意象,表现出时间的匆匆与环境的静谧,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则通过描绘浓密的阴影与美丽的花野,将自然景色与节日的气氛融为一体,使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
然而,随着“客袂空佳节”的出现,诗人对节日的欢愉感到无从参与,身为客人的他只能在此时此刻感到空虚与孤独。最后两句“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尊”,则通过笛声与酒杯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无奈的伤感,酒中所含的怨恨,似乎是在诉说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属感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与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故乡的眷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游子在节日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归属感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草草随时事”中“草草”的意思是?
A. 慢慢
B. 匆匆
C. 安静
D. 细致
寒食节的来源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
A. 诸葛亮
B. 介之推
C. 李白
D. 杜甫
诗中“莺声忽故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失落
C. 思乡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