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3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39:30
原文展示: 吊崔补阙 徐夤 〔唐代〕 近来吾道少,恸哭博陵君。 直节岩前竹,孤魂岭上云。 缙绅传确论,丞相取遗文。 废却中兴策,何由免用军。
白话文翻译: 最近我感到自己的道路越来越狭窄,悲痛地哭泣着为博陵君送行。 像岩前那些笔直的竹子一样,他的气节坚定不移;他的孤魂如同岭上的云朵,飘渺而孤独。 他的确切言论被官员们传颂,丞相也采用了他的遗作。 但他的中兴之策却被废弃,我们怎能避免动用军队呢?
注释:
诗词背景: 徐夤是唐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崔补阙是唐代的一位官员,因其忠诚和才华而受到尊敬。这首诗是在崔补阙去世后所作,表达了对崔补阙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崔补阙的哀悼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首句“近来吾道少”即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困境和对时代的感慨。接下来的“恸哭博陵君”直接抒发了对崔补阙的深切哀悼。诗中“直节岩前竹,孤魂岭上云”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意象,既赞美了崔补阙的坚定气节,又暗示了他的孤独和不幸。最后两句“废却中兴策,何由免用军”则直接指向了国家的危机,表达了对崔补阙遗策被忽视的遗憾和对战争的忧虑。
诗词解析: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中“恸哭博陵君”表达了诗人对谁的哀悼? A. 博陵君 B. 崔补阙 C. 徐夤 D. 丞相 答案:B
“直节岩前竹”中的“直节”指的是什么? A. 竹子的形状 B. 崔补阙的气节 C. 岩前的景色 D. 诗人的情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可以与徐夤的这首诗进行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全唐诗》、《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