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阴陵

《过阴陵》

时间: 2025-05-02 12:46:22

诗句

壮士悽惶到山下,行人惆怅上山头。

生前此路已迷失,寂寞孤魂何处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6:22

过阴陵

作者: 张祜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壮士悽惶到山下,
行人惆怅上山头。
生前此路已迷失,
寂寞孤魂何处游。


白话文翻译:

壮士悲伤地到达山下,
行人满怀惆怅地走上山头。
生前走过的这条路已迷失,
寂寞的孤魂又将去向何处游荡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壮士: 壮年男子,常指有勇气和力量的人。
  • 悽惶: 形容悲伤和惶恐。
  • 惆怅: 形容心情忧伤、失落。
  • 迷失: 指失去方向或记忆。
  • 孤魂: 孤独的灵魂,常指死者的灵魂。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未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人生无常和孤独的深刻反思,与古代文人常有的对生死、命运的思考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字季直,号孟山,唐代诗人,生于公元九世纪,后世称其为“张季直”。他的诗风多以清新、朴实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的结合。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张祜中年时期,彼时社会动荡,诗人常常在游历中反思人生的意义,增强了诗中对孤独与迷失感的深刻表达。


诗歌鉴赏:

《过阴陵》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中通过对壮士与行人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生命与死亡时的无奈与孤独。起首两句“壮士悽惶到山下,行人惆怅上山头”通过对比,表现出壮士和行人不同的情感状态。壮士的“悽惶”与行人的“惆怅”相映成趣,反映出不同角色在同一环境下的不同心理。

接下来的两句“生前此路已迷失,寂寞孤魂何处游”则引入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迷失”来表达对人生道路的困惑与失落,尤其是对已故灵魂的惋惜,展现出了一种对生命的认知与反思。整体上,诗的情感基调是悲伤而又深邃的,强调了生命的孤独与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壮士悽惶到山下: 描绘壮士面临困境时的失落与悲伤,强调他内心的挣扎。
  • 行人惆怅上山头: 行人在山头的惆怅,反映了人们在面对自然与人生的无奈。
  • 生前此路已迷失: 生命中走过的路已经迷失,突显对往昔的追忆与不舍。
  • 寂寞孤魂何处游: 孤独的灵魂无处可去,进一步加深了对死亡与孤独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壮士与行人的情感对比,突出孤独和惆怅。
  • 拟人: 通过灵魂的“游荡”赋予死者以情感,使诗句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孤独,表现了人们在面对死亡时的无奈与思考,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深沉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壮士: 代表勇气与力量,反映出面对死亡的无力感。
  • 行人: 代表普通人,体现了对生活的惆怅与失落。
  • 孤魂: 象征死亡后的孤独与无依无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壮士”的情感状态是: a) 高兴
    b) 悽惶
    c) 愤怒

  2. “生前此路已迷失”中“迷失”的意思是: a) 找到方向
    b) 失去方向
    c) 迷路

  3. 诗中最主要探讨的主题是: a) 爱情
    b) 生命与死亡
    c) 友谊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过阴陵》与《送元二使安西》均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旅途的孤独。王维在其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与对未来的忧虑,情感更为温柔,而张祜的《过阴陵》则更为直白,直接触及死亡的主题,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戏答陈季常寄黄州山中连理松枝二首 谢周文之送猫儿 芝赞 文安国挽词二首 题李亮功戴嵩牛图 一落索 乞笋於廖宣叔颂 和庭诲雨後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 其四 叠屏岩 次韵子瞻题无咎所得与可竹二首粥字韵戏嘲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以吕易嬴 恢赡 和颂 包含夏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濠梁观鱼 包含眼的词语有哪些 矢字旁的字 嘉乐 陈言肤词 财产所有权 酉字旁的字 歌台舞榭 尸字头的字 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蠕蠕而动 谷那 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