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5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57:36
错落复崔嵬,苍然玉一堆。
峰骈仙掌出,罅坼剑门开。
峭顶高危矣,盘根下壮哉。
精神欺竹树,气色压亭台。
隐起磷磷状,凝成瑟瑟胚。
廉棱露锋刃,清越扣琼瑰。
岌嶪形将动,巍峨势欲摧。
奇应潜鬼怪,灵合蓄云雷。
黛润沾新雨,斑明点古苔。
未曾栖鸟雀,不肯染尘埃。
尖削琅玕笋,洼剜玛瑙罍。
海神移碣石,画障簇天台。
在世为尤物,如人负逸才。
渡江一苇载,入洛五丁推。
出处虽无意,升沉亦有媒。
拔从水府底,置向相庭隈。
对称吟诗句,看宜把酒杯。
终随金砺用,不学玉山颓。
疏傅心偏爱,园公眼屡回。
共嗟无此分,虚管太湖来。
这首诗描绘了太湖石的奇异形状与独特风采。石头错落有致,像是一堆苍翠的玉石,尖峰像仙人的手掌伸出,缝隙宛如剑门开启。高峻的顶峰险峻无比,根系在下方盘旋,显得格外雄伟。它的气势压倒了竹林和亭台,隐约间呈现出磷光状,凝聚成瑟瑟的形态。其棱角分明,如锋利的刀刃,清脆的声音宛如敲击美玉。石头的形态似乎在动,巍峨的气势仿佛要将一切摧毁。奇特的形状似乎隐含着鬼怪的神秘,灵气与云雷相合。新雨滋润下,黛色如洗,古苔上点缀着斑驳的光影。它未曾栖息雀鸟,不愿沾染尘埃。尖削如琅玕笋,凹陷似玛瑙罍。海神移走了礁石,画障环绕着天台。它在世间如同美玉,令人仰慕,宛如有才华的人被世俗所困。渡江的苇草载着梦想,进入洛阳的五丁推。虽然出身无意,但升沉之间必有因果。它从水底拔起,置于相庭的隐蔽处。对称的诗句,适合举杯畅饮。最终随金石的磨砺而用,不学玉山的颓废。尽管心中偏爱,园公的目光总是回望。共叹这一份无缘,虚空的太湖石来临。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而闻名。其作品涵盖了诗、词、赋等多种体裁,尤其以诗歌成就卓著。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白居易回应思黯相公对太湖石的寄托之作,表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太湖石以其奇特的形状和美丽的外观而著称,白居易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这种自然奇观的赞美。
白居易的《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呈梦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太湖石的独特美丽。全诗结构严谨,气韵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石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化手法,使得太湖石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物体,而是充满了生命与灵气的象征。诗的开头部分,通过对石头外形的生动描绘,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接着,诗人用“灵合蓄云雷”来暗示石头的神秘感,与自然的力量相结合,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灵魂。最后,诗人在表达对太湖石的赞美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这种超然与自我反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石头形状如何?
诗人如何形容石头的气势?
太湖石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