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0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09:53
溪南北,本自一渔舟。
烟雨几盟鸥。
白鱼不负鸬鹚杓,
青蓑不减肃鸟爽鸟裘。
怎无端,贪射策,觅封侯。
既不似古人能识字,
又不似今人能识事。
空老去,自宜休。
帝乡五十六朝暮,
人间四十四春秋。
问何如,茅一把,
橘千头。
在溪的南北,原本就有一只渔舟。
在烟雨朦胧中,几只海鸥相伴。
白鱼不会辜负鸬鹚的钓具,
青蓑衣也不减鸟儿的清爽。
为何无端,贪图射猎,追求封侯?
既不像古人能识字,
又不像今人能识事。
白白老去,自己应当歇息。
帝乡的五十六个朝代轮换,
人间的四十四个春秋流逝。
问你如何,茅草一把,
橘子千头。
方岳,字君博,号澹庵,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最高楼》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诗中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对自然的向往。
方岳的《最高楼》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引人深思。诗的开头描绘了溪边渔舟的宁静场景,烟雨朦胧中海鸥飞舞,勾勒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这种宁静的画面与后文所表达的功名欲望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功利的反思。
“贪射策,觅封侯”一句,直指人们对名利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对功名的厌倦和对自我价值的质疑。诗人似乎在告诫人们,追求世俗的名利终究是空虚的,人生的意义在于真正的自我认知与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的“既不似古人能识字,又不似今人能识事”,表达了诗人对古今人们知识与智慧的比较,感叹现代人虽有知识,却未必能明白生活的真谛,反而让人感到迷茫与空虚。
最后两句“帝乡五十六朝暮,人间四十四春秋”,以时间的流逝作为对比,强调了人生短暂,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寻找属于自己的平静与快乐。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平仄相间,展现了宋代诗人的语言艺术与哲学思考。
整首诗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真实生活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哲学性的抒怀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鸬鹚”是一种什么动物?
A. 鱼
B. 鸟
C. 狐狸
“贪射策,觅封侯”中的“射”指的是什么?
A. 打猎
B. 射箭
C. 追求名利
诗人对古人和今人的看法是什么?
A. 古人更有智慧
B. 今人更有知识
C. 两者都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