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1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6:46
竹斋眠听雨,梦裹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閒鸟不猜。
客应嫌酒尽,花却为诗开。
莫下帘尤好,恐好云徃来。
在竹林的书斋里,我静静地听着雨声,梦中被青苔包裹着。门前寂静,山峦相对,身体闲适,鸟儿们也不再猜疑。客人们大概会嫌酒喝完了,但花儿却为我吟诗而开。不要轻易拉下窗帘,这样会怕美好的云彩飘过来。
诗中提到的“竹斋”与“青苔”体现了隐士的生活情趣,常见于古代文人的生活。竹子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苔藓则是自然之美的象征,体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方岳,字汝恭,号竹斋,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崇尚自然,追求隐逸生活,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是在一个雨天,诗人独自在竹斋中,听着雨声,思考生活中的种种,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听雨》是一首描写自然与闲适生活的诗,方岳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隐逸者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诗人描绘自己在竹斋中听雨,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雨声如同轻柔的音乐,带来心灵的慰藉。梦中被长青苔包裹,暗示着与大自然的深度融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门寂山相对”来描绘周围的宁静环境,山的静谧与身心的闲适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客应嫌酒尽,花却为诗开”,在表达对客人失望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花开和诗意的珍视。最后一句“莫下帘尤好”,不仅是对自然美的眷恋,也是对生活态度的积极呼唤,体现了诗人对雨后云彩的期待与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清新的意象,描绘出隐士的生活情趣,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反映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心灵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了隐士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的“竹斋”指的是:
“客应嫌酒尽”中的“客”指的是:
诗中“莫下帘尤好”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注重秋天的景色变化,而方岳则通过雨声表现内心的宁静,两者都体现了隐士生活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