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入村

《入村》

时间: 2025-05-05 00:24:55

诗句

山深未必得春迟,处处山樱花压枝。

桃李不言随雨意,亦知终是有晴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0:24:55

原文展示:

山深未必得春迟,
处处山樱花压枝。
桃李不言随雨意,
亦知终是有晴时。

白话文翻译:

在深山中,不一定就春天来得晚;
到处都是山樱花压弯了枝头。
桃花和李花虽不言语,却随雨水的变化而开放,
也知道终究会迎来晴朗的时光。

注释:

  • 春迟:春天来得晚。
  • 山樱:一种生长在山中的樱花,以其花色美丽著称。
  • 桃李:泛指桃树和李树,常用来比喻朋友或后辈。
  • 随雨意:指桃李在雨水的滋润下开放。
  • 晴时:指阳光明媚的天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字子云,号白云山人,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绘山水田园的景色,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方岳游历山林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变迁的深刻理解。诗中以春花为引,表达了对生命轮回的哲思。

诗歌鉴赏:

方岳的《入村》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开头的“山深未必得春迟”一句,便传达出一种哲理:在深山中,春天的到来并不总是缓慢的,暗示着自然的独特节奏。接下来的“处处山樱花压枝”,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山樱花的盛开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美丽。

诗的后半部分,“桃李不言随雨意”,通过桃李的无声生长,体现了生命的坚持与顺应自然的智慧。桃李虽不言语,但它们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反映出一种谦逊和默默奉献的精神。这种意象不仅赞美了自然的规律,也寓意了人们在生活中应有的态度:顺应时势,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信。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成功,方岳通过对植物的描绘,传达出对生命的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使这首诗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有深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深未必得春迟:在深山之中,春天的到来并不一定是晚的,表现了对时间的不同看法。
  2. 处处山樱花压枝:四处盛开的山樱花压弯了枝头,生动描绘了春天的生机。
  3. 桃李不言随雨意:桃花和李花虽然不言语,但随着雨水的变化而开放,寓意生命的顺应与适应。
  4. 亦知终是有晴时:它们也明白,终究会有晴朗的日子,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桃李拟人化,赋予它们思想和情感。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哲理,增强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共生,表现了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望,鼓励人们在生活中要积极面对,顺应自然的变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深:象征着宁静与隐秘的自然环境。
  • 山樱花:代表着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 桃李:象征着繁荣与希望,常用以比喻人际关系的美好。
  • 雨意和晴时:分别象征着生活的困境与未来的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方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2. “桃李不言随雨意”这句中的“桃李”指的是什么? A. 仅指桃树
    B. 仅指李树
    C. 桃树和李树的总称

  3. 本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对生命的无奈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希望
    C.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方岳《入村》杜甫《春望》: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方岳更侧重于自然的细腻与生命的哲学,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方岳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圣善阁送裴迪入京 咏张諲山水(末缺) 送东阳王太守(末缺) 野老曝背 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 送崔婴赴汉阳 遇刘五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 杂歌谣辞 郑樱桃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彝伦攸斁 糹字旁的字 蝉不知雪 戚醮 士字旁的字 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隹字旁的字 操戈同室 明珠之颣 巳字旁的字 犬迹狐踪 构精 王开头的成语 包含足的词语有哪些 烂肠 日字旁的字 包办 颁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