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4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7:23
《画堂春·咏烛》 作者:章钰 〔清代〕
回思折堲侍尊行。
到今还伴宵长。
六龙衔照杳难望。
投箧感冬郎。
依旧摊书举,
误由他凿壁偷光。
臣精不惜自销亡。
坠泪替人忙。
这首词回忆起昔日陪伴尊前的情景,如今依旧在漫漫长夜中陪伴。那六龙(指灯光)闪耀,却在幽深处难以看清。投掷的书箱让我想起冬天的夜晚。依然摊开书籍,却因为他人偷光而误了时光。为了追求学问,自己甘愿消耗生命,眼泪流淌,只为替他人奔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章钰,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主要反映个人情感与对古典文化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之际,诗人以灯烛为象征,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知识渴求的执着。
《画堂春·咏烛》以烛光为线索,串联起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思考。开头“回思折堲侍尊行”,引人入胜,勾起了对昔日光阴的思念,展现了诗人与尊长之间亲密的关系。接着“到今还伴宵长”,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长夜中独自思索,烛光的微弱映衬出内心的寂寞与不安。
“六龙衔照杳难望”,通过对光明的描绘,表现出希望的渺茫与追求学问过程中的艰辛。而“投箧感冬郎”,则是对寒冷与孤独的双重暗示,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层次。接下来的“依旧摊书举,误由他凿壁偷光”则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即便条件艰苦,仍愿意借光读书,彰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最后的“臣精不惜自销亡,坠泪替人忙”将诗歌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理想追求的执着,甚至愿意为此牺牲自己,情感真挚而动人。整首词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知识的尊重与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知识的追求与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对孤独的思考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对知识的追求
C. 爱情
“凿壁偷光”出自哪一位历史人物的故事?
A. 司马迁
B. 匡衡
C. 曹操
诗中“六龙”指的是什么?
A. 六个神兽
B. 六种光明
C. 灯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