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画堂春

《画堂春》

时间: 2025-04-26 06:32:59

诗句

算来一语最心惊,今生同死同生。

八年说了万千声,一一应承。

一一都成辜负,教侬若可为情。

人间天上未分明,幽恨难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2:59

原文展示

画堂春
——杨圻

算来一语最心惊,今生同死同生。
八年说了万千声,一一应承。一一都成辜负,教侬若可为情。
人间天上未分明,幽恨难平。

白话文翻译

这句话最让人心惊,今生无论生死都是一起的。
八年来说了无数次,一次次都回应了,却一次次都成了辜负。
那你若能为情而活,又该怎么办呢?
人间与天上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幽深的怨恨难以平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算来:计算、推测。
  • 心惊:心中感到震惊或不安。
  • 同死同生:形容伴侣之间的生死相依。
  • 应承:答应、承诺。
  • 辜负:辜负了期望或承诺。
  • 教侬:让你。
  • :感情、爱情。
  • 幽恨:深沉的怨恨。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情感和对情感的反思,与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爱恨交织主题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圻(约1620年—约1690年),字子瑜,号存斋,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情感细腻著称,擅长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清代,正值人生变迁,作者通过对情感的反思,表达了对爱情的失落与无奈。

诗歌鉴赏

《画堂春》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整体上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切思考与无奈。诗中“今生同死同生”一句,展现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与期待,生死相依的情感态度让人感受到一份坚定。而随后的“八年说了万千声,一一应承”,则揭示了爱情中承诺的重要性,也暗示了这些承诺在现实面前的脆弱与无力。最后的“幽恨难平”则是对这段感情无法释怀的深沉感慨,流露出一种悲伤而又无法言喻的情感。整首词通过对比与反思,构建了一幅复杂的情感图景,既有甜蜜的回忆,也有深深的遗憾,表现了爱情的多面性与深刻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算来一语最心惊:回忆起那句话,内心感到震惊,暗示着这句话的重大意义。
  • 今生同死同生:表达了对伴侣关系的坚定承诺,生死与共的情感基础。
  • 八年说了万千声:回顾八年间的承诺与交流,强调了时间的沉淀。
  • 一一应承:对每一次承诺的回应,反映出情感的真诚。
  • 一一都成辜负:然而这些承诺最终都未能实现,暗示失落。
  • 教侬若可为情:问对方,若是如此,究竟该如何面对这份情感。
  • 人间天上未分明:人间与天上的界限模糊,象征着情感的复杂与难以界定。
  • 幽恨难平:深沉的怨恨难以消解,表明对过往情感的无法释怀。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同死同生”与“幽恨难平”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爱情的承诺与失落展开,探讨了人间情感的复杂性与脆弱性。通过对时间的回溯与情感的反思,表现了对爱情的深切思考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心惊:象征着对情感的震撼与不安。
  • 同死同生:表现出对爱情坚定不移的承诺。
  • 幽恨:代表着深埋心底的怨恨与无法释怀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今生同死同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生死相依
    B. 爱情的疏远
    C. 对生活的无奈

  2. “一一都成辜负”指的是什么?
    A. 所有的承诺都未能实现
    B. 对方的背叛
    C. 时间的流逝

  3. “幽恨难平”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怎样的态度?
    A. 释怀
    B. 无法忘怀
    C. 忘记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伤感。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探讨爱情的无奈与美好。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杨圻的《画堂春》更加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承诺的失落,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爱情的直接思念与感伤。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杨圻传》

相关查询

览姚合《极玄集》 送郑准赴举 寄清泠山道人 古塞上曲七首 其二 春晚书山家 杜侯行 送沈侍郎 秋怀赤松道士 杂曲歌辞。君子有所思行 和韦相公见示闲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旦夕之危 箕裘堂构 社燕秋鸿 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骏节 鼠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清官难断家务事 立字旁的字 传道受业 投井下石 滂集 慰问 艸字旁的字 敲竹杠 豆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