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2:5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2:55:39
华阴东泉同张处士诣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齐中书
作者:李益
苍崖抱寒泉,沦照洞金碧。
潜鳞孕明晦,山灵閟幽赜。
前峰何其诡,万变穷日夕。
松老风易悲,山秋云更白。
故人邑中吏,五里仙雾隔。
美质简琼瑶,英声铿金石。
烦君竟相问,问我此何适。
我因赞时理,书寄西飞翮。
哲匠熙百工,日月被光泽。
大国本多士,荆岑无遗璧。
高网弥八纮,皇图明四辟。
群材既兼畅,顾我在草泽。
贵无身外名,贱有区中役。
忽忽百龄内,殷殷千虑迫。
人生已如寄,在寄复为客。
旧国不得归,风尘满阡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壮丽山川与自己的感慨。苍翠的山崖环抱着清寒的泉水,清泉在光影中显得金碧辉煌。水中潜藏的鱼类孕育着光明与黑暗,山灵藏匿于幽深之处。前面的山峰变化多端,日夜变幻无常。老松树在风中显得忧伤,秋天的山间云彩更是洁白。故友在城中做官,隔着五里的仙雾相望。朋友的品德如同美玉,声韵如同铿锵的金石。烦请你问我,问我现在的去处。我因赞美时势,写信寄给西方的友人。工匠们在日月的光辉下辛勤工作,国家本多人才,荆棘和璧玉都无遗失。高耸的网在八方广布,皇图在四处明确。众多人才都已畅通,而我却仍然在草泽中。名利不在身外,卑贱也不在于区区的役使。忽然在百年光阴内,心中千般思虑迫切。人生如寄居,寄居又成客。旧国无法归去,风尘满布于阡陌之间。
作者介绍:李益,字贞白,唐代诗人,曾任官职,擅长五言诗,作品情感细腻,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益与友人游览华阴东泉时,借景抒怀,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故国的思念。
李益的这首《华阴东泉同张处士诣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齐中书》描绘了华阴东泉的美丽自然景色,展现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及其哲理性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寒泉、潜鳞、松老等自然意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幽与宁静的气氛,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虑。诗的前半部分以山水为背景,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名利的淡泊与超脱。
李益在这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反映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诗中“人生已如寄,在寄复为客”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流动,表达出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与无奈。整首诗在语言上典雅,意境上深邃,是唐代山水诗的典范之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如“潜鳞孕明晦”中将鱼与光明黑暗相结合,增强了意象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和对名利的超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寒泉”是指:
A. 热泉
B. 清凉的泉水
C. 污浊的水
D. 没有水
诗人提到的“故人邑中吏”指的是:
A. 诗人的家人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敌人
D. 诗人的同事
诗中“人生已如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人生的快乐
B. 对人生的无奈与思考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李益与王维的作品,两位诗人都喜欢描写山水,但李益更多地表现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而王维则倾向于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