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6:05
《高阳台 病起》
作者: 吕采芝 〔清代〕
瘦却腮红,愁消黛绿,病中辜负年光。
连日春晴,卷帘几阵花香。
空教赢得春光好,到如今怕说春长。
又何须药驻红颜,衣斗新妆。
惊回一枕当年梦,问儿家往事,说也堪伤。
芳草无情,依然绿遍池塘。
啼痕镇日萦罗帕,尽由它湿透鸳鸯。
漫凄凉身似春蚕,心似秋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生病期间对青春年华的感慨。虽然面容憔悴,春天的美好却无法再享受,心中充满愁苦。连日的春光明媚,窗外花香四溢,但她却害怕再谈春天的久远。她觉得即使再用药物来维持美丽,也无法恢复往昔的青春。梦中回忆起年轻时的种种,问起孩子的往事,心中更是伤感。即使芳草依旧青翠,池塘依然生机勃勃,但她的眼泪却湿透了绢帕,仿佛春蚕的凄凉,心情如秋霜般冷清。
作者介绍: 吕采芝,清代女诗人,以婉约细腻的风格见长,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生活,兼具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生病期间,反映了她对时间流逝、青春逝去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高阳台 病起》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在病痛中对青春和美好的深刻反思。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无奈。开篇以“瘦却腮红,愁消黛绿”引入,生动描绘了病中女子的憔悴,暗示了她对美丽的失落。接着,诗人通过“连日春晴,卷帘几阵花香”的描写,营造出春天的美好与生机,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苦。
“惊回一枕当年梦”一句,展现了对过往美好岁月的追忆,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怀念和难以释怀的痛苦。最后几句“漫凄凉身似春蚕,心似秋霜”则用春蚕与秋霜的比喻,传达出深邃的孤独与哀伤,刻画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对病痛与青春的反思,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瘦却腮红”指的是哪个方面的变化?
A. 面容的美丽
B. 身体的健康
C. 心情的愉快
D. 生活的富裕
诗中提到“芳草无情,依然绿遍池塘”,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喜爱
B. 个人的孤独与失落
C. 对春天的期待
D. 对爱情的向往
诗人用“身似春蚕,心似秋霜”来比喻什么?
A. 生命的美好
B. 个人的悲伤与孤独
C. 自然的变化
D. 时光的流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