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高阳台 平湖秋感

《高阳台 平湖秋感》

时间: 2025-07-27 22:46:36

诗句

败叶凝黄,枯芦减碧,长堤已是秋深。

无限凄凉,扁舟独倚纱棂。

湖广一片清如画,对愁颜、倍觉销魂。

叹年来、瘦骨支离,照影分明。

寒蛩不用吟衰草,纵哀吟百遍,谁解怜卿。

天阔云低,孤鸿共我南征。

青衫非是江州湿,掩啼痕、别有伤心。

任凭它、冷月澄辉,难證前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2:46:36

原文展示:

败叶凝黄,枯芦减碧,长堤已是秋深。
无限凄凉,扁舟独倚纱棂。
湖广一片清如画,对愁颜倍觉销魂。
叹年来瘦骨支离,照影分明。
寒蛩不用吟衰草,纵哀吟百遍,谁解怜卿。
天阔云低,孤鸿共我南征。
青衫非是江州湿,掩啼痕别有伤心。
任凭它冷月澄辉,难證前身。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叶子已经枯黄,芦苇也减去了碧绿,长堤上已是深秋的景象。
无限的凄凉感,独自倚靠在船沿的纱窗前。
湖面如画般清澈,看到愁苦的面容更是让人心痛。
叹息这些年来我瘦弱得像骨架,影子在水中分外清晰。
寒蝉不必为枯草吟唱,即使我哀伤吟唱百遍,又有谁能理解我的无奈。
天高云低,孤独的鸿雁与我一同南飞。
这青衫并不是江州司马青衫湿,而是掩盖了我内心的伤痛。
任凭冷月的清辉洒落,却无法证明我的前生。

注释:

  • 败叶:指秋天凋落的叶子。
  • 枯芦:指干枯的芦苇。
  • 纱棂:纱窗的窗棂,诗中指代船上的窗。
  • 湖广:指湖面,形容湖的清澈。
  • 销魂:形容痛苦得令人神魂颠倒。
  • 寒蛩:指寒冷的蟋蟀。
  • 青衫:指青色的衣服,这里指代主人公的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采芝,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著称。她的诗作常常融合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出深刻的思考与情感波动。

创作背景:

《高阳台 平湖秋感》创作于秋季,正值人生感伤之时,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个人的孤独与忧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高阳台 平湖秋感》展现了深秋的宁静与凄凉,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孤独的情感。首句以“败叶凝黄,枯芦减碧”开启,生动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仿佛让人感受到一股萧瑟之风。接下来的“扁舟独倚纱棂”,更是将自身的孤独感提升到一种情感的共鸣,仿佛在无边的秋水中,只有她一人静静思索。

“湖广一片清如画”一句,展现了湖面如画的美景,却在美中透出一丝凄凉,令人心碎。紧接着的“对愁颜倍觉销魂”,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愁苦,作者似乎在诉说着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悲伤。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败叶凝黄,枯芦减碧:描绘秋天的景象,树叶枯黄,芦苇失去了生机。
  • 长堤已是秋深:长堤上已然进入深秋,季节的变换令人感慨。
  • 无限凄凉,扁舟独倚纱棂:强调了孤独感,作者独自一人在船上,感到无尽的凄凉。
  • 湖广一片清如画:湖面如画般的清澈,形成一种美丽的对比。
  • 对愁颜倍觉销魂:看到忧愁的面容,内心更加伤感。
  • 叹年来瘦骨支离:感叹自己这些年消瘦,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疲惫。
  • 寒蛩不用吟衰草:寒蝉不必为枯草吟唱,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
  • 纵哀吟百遍,谁解怜卿:即使反复吟唱,仍无人理解自己的哀伤。
  • 天阔云低,孤鸿共我南征:天海相接,孤雁与我共同南飞,象征着孤独的旅途。
  • 青衫非是江州湿:青衫的湿并非因为春雨,而是作者内心的伤痛。
  • 任凭它冷月澄辉,难證前身:即使冷月照耀,也无法证明过去的经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湖广一片清如画”,将湖面比作画,生动形象。
  • 对仗:如“天阔云低,孤鸿共我南征”,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寒蛩似乎有意识地不吟唱,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将个人的孤独与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生命的感悟、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流露出深深的伤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败叶:象征着衰老、失落。
  • 枯芦:代表着生命的衰退与孤独。
  • 扁舟:象征着漂泊与孤独。
  • :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忧愁。
  • 寒蛩:象征着无奈与孤独。
  • 青衫:代表着悲伤与过往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败叶”指的是什么季节的特征?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湖广一片清如画”的“画”指的是什么?

    • A. 画家
    • B. 画册
    • C. 湖面
    • D. 画风
  3. “青衫非是江州湿”中的“青衫”象征着什么?

    • A. 春雨
    • B. 内心的伤痛
    • C. 旅行
    • D. 快乐

答案: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吕采芝的《高阳台 平湖秋感》在情感上更为沉重,李清照侧重于回忆与柔情,而吕采芝则更加强调孤独与无奈。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吕采芝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赏析》
  • 《诗词中的情感与意象》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咏史下·殷浩 程朱之学四首 咏史上·韩信三首 咏史上·四皓 柳絮 孟子·尧舜之道孝悌 孟子·理义悦心 咏史下·关羽四首 咏史上·光武明帝 咏史下·五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病字头的字 隳圮 隶字旁的字 UHD 气字旁的字 摇笔即来 屮字旁的字 澡垢索疵 包含弄的词语有哪些 湮没罕闻 倚强凌弱 捃收 面命耳训 哀慕 墨突不黔 包含境的词语有哪些 竹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