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23:2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23:22:04
高木已萧索,夜雨复秋风。
坠叶鸣丛竹,斜根拥断蓬。
半侵山色里,长在水声中。
此地何人到,云门去亦通。
高大的树木已经显得萧条,夜晚的雨水和秋风交替吹来。树叶纷纷落下,掉落在竹丛中,发出声响;树根斜斜地挤压着枯萎的蓬草。半边浸入山色之中,长久地伴随着水流的声音。在这地方,哪位访客会到来呢?云门山的路也通向这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卢纶,唐代诗人,字子骏,号孟举。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卢纶在山中游历时,描写了秋天的景象和树木的萧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
《山中咏古木》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开头两句“高木已萧索,夜雨复秋风”便营造出一种萧条的氛围,树木在秋风和夜雨的侵袭下显得更加孤寂,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感慨。诗中的“坠叶鸣丛竹,斜根拥断蓬”更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落叶与竹丛的声响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却又萧索的自然音景。
接下来的“半侵山色里,长在水声中”则描绘出山水相融的意境,诗人似乎在沉浸于这幅山水画卷中,感受到自然的永恒与生命的短暂。最后一句“此地何人到,云门去亦通”则表达了对访客的期待与孤独,似乎在询问这样的美景何时会有人来欣赏,抑或是诗人内心对归属和交流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兼具美感与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的敬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沉思与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孤独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夜雨复秋风”表现了什么季节的特征?
诗中提到的“云门”指的是什么?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