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3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2:34
猛虎虽云恶,亦各有匹侪。
群行深谷间,百兽望风低。
身食黄熊父,子食赤豹麛。
择肉于熊罴,肯视兔与狸。
正昼当谷眠,眼有百步威。
自矜无当对,气性纵以乖。
朝怒杀其子,暮还飧其妃。
匹侪四散走,猛虎还孤栖。
狐鸣门四旁,乌鹊从噪之。
出逐猴入居,虎不知所归。
谁云猛虎恶,中路正悲啼。
豹来衔其尾,熊来攫其颐。
猛虎死不辞,但惭前所为。
虎坐无助死,况如汝细微。
故当结以信,亲当结以私。
亲故且不保,人谁信汝为。
尽管猛虎被认为凶恶,但它们也有自己的伙伴。
在深谷中成群结队,百兽见到它们都低下了头。
猛虎吃的是黄熊的父亲,幼虎吃的是赤豹的幼崽。
它们选择猎食熊和罴,根本不屑于兔子和狸。
正午时分在谷中安睡,眼神中透出百步的威严。
自以为无敌,气性虽狂却也乖张。
早晨愤怒杀了自己的幼子,晚上又回去喂养自己的妃子。
伙伴们四散而逃,猛虎却孤独栖息。
狐狸在门口鸣叫,乌鸦和喜鹊纷纷喧闹。
出门追逐猴子,回到家却不知道该归向何处。
谁说猛虎凶恶?其实它在中路悲鸣。
豹来咬住它的尾巴,熊来抓住它的下颌。
猛虎死后不作声,只是为自己之前的行为感到惭愧。
猛虎坐着无助而死,更何况像你这样微不足道的人。
因此要以信结交朋友,要以私结交亲戚。
连亲朋好友都无法保全,还有谁会信任你呢?
作者介绍:韩愈,字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著名的古文运动倡导者。他的诗文以语言简练、思想深邃而著称,常常表达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探索。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韩愈的中年时期,正值唐代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中借猛虎的形象探讨了权力、孤独和信任的主题,反映了他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猛虎行》通过猛虎这一强大而孤独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权力与孤立的辩证关系。开篇即描绘猛虎的凶恶形象,随即转向其内心的孤独与悲哀,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中提到“亲故且不保,人谁信汝为”,这句承载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意味着即使是最强大的生物,在面对生存危机时,也难以获得真正的信任和支持。
韩愈以生动的意象和独特的比喻手法,展现了猛虎的孤独与悲哀,表现出一种对人性和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诗中提到的“狐鸣门四旁,乌鹊从噪之”,更是借用自然之声,传达出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感。整首诗在描绘猛虎的强大外表的同时,逐渐揭示出其内心的惶恐和无助,最终引导读者思考信任与孤独的主题,表现出一种苍凉而深沉的哀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猛虎的形象探讨权力、孤独与信任的关系,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哀伤。猛虎虽强大,却在孤独中感受到生存的无助,提醒人们在追求权力的同时,不应忽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猛虎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狐鸣”有什么寓意?
“亲故且不保”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韩愈的《猛虎行》。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