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1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17:27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作者:韩愈
十月阴气盛,北风无时休。
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
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
犬鸡断四听,粮绝谁与谋。
相去不容步,险如碍山丘。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男女喧左右,饥啼但啾啾。
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
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
能令暂开霁,过是吾无求。
十月,阴云密布,北风不断地吹着。苍茫的洞庭湖岸边,我和你在两只小舟上漂泊。雾雨交加,天色昏暗,波涛汹涌,互相冲击。犬吠鸡鸣声音断绝,粮食已无,谁来与我商量生计?我们相隔甚远,步行不可能,前方的险阻如同高山丘陵。空谈虽能令人暂时满足,但梦想却无处可寻。男女在左右喧闹,饥饿的啼声此起彼伏。若不是心中对北归的渴望,何必如此沉重的羁绊?云外透出白日,寒冷的光线悠然洒落。只求能暂时放晴,除了这一点,我别无所求。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著名的古文运动领袖,对后世散文影响深远。他的诗歌常以豪放、沉郁见长。
该诗写于韩愈在阳山任职期间,因风暴阻碍了前往江陵的行程。诗中表现出在异地他乡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在十月的寒风和阴雨中,与友人共享这孤寂的旅程,诗中展现的苍茫洞庭湖,既是自然的象征,也是心境的写照。诗的开头便营造出一种沉闷的氛围,北风和阴云让人感到压抑,接着描绘与友人一起在湖上漂泊的情景,显现出一种无奈的漂泊感。诗中反复提及的“粮绝”和“犬鸡断四听”则在无形中增强了生存的艰难与孤独的感觉,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在这一瞬间被放大。
在诗的后半部分,韩愈通过对话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无奈。“清谈可以饱”一语,既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对现实的无奈。最后的“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则是希望与绝望的交织,寒光透出一丝光明,似乎暗示着未来的希望。整首诗在意境上从阴郁走向明朗,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光明和解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深刻感受,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人虽身处困境,但对未来依然抱有希望,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描绘的自然环境主要是?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苍茫洞庭岸”中的“苍茫”主要表达了什么?
十月的时候冷锋极盛大,北风的吹拂完全没停休。在这苍茫的洞庭湖岸边,你我相傍分别系着小舟。 此时雾雨晦暗争着落下,湖面波涛怒击如同对投。小舟四周的鸡犬难鸣吠,你我船上的粮绝无处谋。 想要移步也不能成功啊,险像好似被阻碍着山丘。现在清谈虽可驱散饿感,平生梦想却是来之无由。 左右的男女们都在喧哗,有的还因饥饿哭声啾啾。想到如非那北归的吸引,怎会羁留此地忍受忧愁。 但看着天上云外的白日,射出的寒光却自在悠悠。若此刻暂能停雨见晴天,这就已是我无上的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