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2:38
点绛唇 春暮
徐应坤 〔清代〕
绿渐成阴,春光九十都虚度。
落红如雨。阵阵随风去。
蝶少蜂稀,紫燕频频语。
春何处。恼人情绪。
青草斜阳路。
春天的绿意渐渐浓厚,然而春光已经虚度了九十天。
落花如雨般纷纷飘落,随着阵阵春风而去。
蝴蝶稀少,蜜蜂也不多,紫燕在空中频频低语。
春天究竟在哪里呢?这恼人的情绪让人难以忍受。
一条青草斜阳的小路上,似乎充满了无尽的惆怅。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落红”与“紫燕”都是春天的意象,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然而诗人却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惆怅情绪。
徐应坤,清代诗人,以擅长词曲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常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点绛唇 春暮》创作于春末,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现对春天流逝的惆怅与对时光的感伤。
《点绛唇 春暮》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作者徐应坤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对春日即将逝去的无奈与惆怅。开头“绿渐成阴,春光九十都虚度”一句,便将春天的生机与时间的流逝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示了春光的短暂与易逝。落花如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柔情与忧伤,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接下来的“蝶少蜂稀,紫燕频频语”,通过对比春日的生动与现实中的寂寥,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表达了对春天景象的怀念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最后“春何处,恼人情绪”,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情绪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从春光的虚度到落红的飘零,再到生命的稀少,最终引发对春天的深切思考,令人感同身受。徐应坤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以及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惆怅。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惆怅,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生命的短暂,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春光九十都虚度”中“虚度”是什么意思?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落红如雨”是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徐应坤的《点绛唇 春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徐应坤更侧重于春天的景象与情感的内心冲突,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织,展示了女性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