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5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59:12
南龙兴寺春晴后,
缓步徐吟绕四廊。
老趁风花应不称,
闲寻松雪正相当。
吏人引从多乘舆,
宾客逢迎少下堂。
不拟人间更求事,
些些疏懒亦何妨。
在南龙兴寺,春日晴朗之后,我缓步吟唱,绕着四周的走廊。年老的我,虽然跟着风花,但却不再称心如意;现在我悠闲地在松树和残雪中寻觅,正好契合我的心情。官吏们引导着许多乘坐轿子的客人,而前来拜访的宾客却很少走下大厅。我并不想再在人世间追求什么,稍微的懒散又有什么关系呢?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而闻名。白居易的诗风清新自然,主要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包括《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等。
《南龙兴寺残雪》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反映了他对寺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厌倦。此诗写于春晴后的南龙兴寺,诗人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和对人生的思考。
《南龙兴寺残雪》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诗,其中透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诗的开头通过对南龙兴寺的描写,描绘出一幅春日的美丽画面,表现出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在寺庙中徘徊吟唱,体现出一种对自然与自我的沉思。
“老趁风花应不称”一句,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对外界的感受逐渐变得淡漠,愈加向往内心的安宁。而“闲寻松雪正相当”则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松与雪的意象象征着一种清冷而又纯粹的美,正符合诗人此刻的心境。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官场的繁忙与人情的冷淡,诗人通过对比,反映出自己对世俗的淡泊态度。他不愿追求名利,宁愿享受这种“些些疏懒”的闲适生活,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宁静的渴求,令人感受到一种哲理的思考与人生态度的沉淀,极具艺术魅力。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宁静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南龙兴寺残雪》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松雪”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与白居易的《南龙兴寺残雪》相比,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并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意境的营造,而白居易则更直白地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个人情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