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山僧

《寄山僧》

时间: 2025-05-03 21:31:19

诗句

闲倚蒲团向日眠,不能归老岳云边。

旧时僧侣无人在,惟有长松见少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1:19

原文展示:

闲倚蒲团向日眠,
不能归老岳云边。
旧时僧侣无人在,
惟有长松见少年。

白话文翻译:

我懒洋洋地依靠着蒲团,朝着太阳打盹,
却无法回到高老的岳云边。
以前的僧侣如今已无人可见,
只有那棵长松树见证了我的少年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蒲团:一种用蒲草编制的坐垫,常用于修行或坐禅。
  • 日眠:向阳光的方向睡觉,意指享受阳光的温暖。
  • :回去。
  • 老岳:指高山,可能特指某一座名山。
  • 僧侣:指和尚、僧人。
  • 长松:指高大而长的松树。

典故解析:

  • “岳云”可能暗示着高大、巍峨的山脉,象征着修行者追求的精神境界。
  • “长松”象征着坚韧与长久,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字季舒,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盛行,诗人可能身处寺院中,表达对往昔僧侣生活的追忆及对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寄山僧》是张乔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诗人悠闲的生活与对往昔的追忆,展现了宁静的心境。开篇“闲倚蒲团向日眠”,给人一种舒适、随意的感觉,似乎在说他已然忘却了世俗的纷扰,沉浸在自然的温暖中。然而,随后的“不能归老岳云边”则暗示了对归属感的渴望和无奈,仿佛在表达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却又无法抵达的心情。诗的后两句“旧时僧侣无人在,惟有长松见少年”则更加突显了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感受,长松树见证了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寂寞,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流露出对时光的感慨、对往昔的怀念,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张乔通过朴素的语言与自然的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闲倚蒲团向日眠:描绘了诗人轻松自在的状态,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享受。
  2. 不能归老岳云边: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或理想境界的怀念,暗示无法实现的遗憾。
  3. 旧时僧侣无人在:反映了时间的流逝,昔日的繁华已不再,令人感到孤独。
  4. 惟有长松见少年:长松树成为诗人的唯一见证者,象征着时间的延续和生命的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蒲团、长松等自然元素拟人化,赋予其深厚的情感内涵。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宁静的生活与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孤独的心境,体现了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团:象征安宁与休息。
  • 老岳:象征理想与追求的目标。
  • 长松:象征坚韧与见证岁月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蒲团”指的是什么? A. 座垫
    B. 床
    C. 桌子

  2. “不能归老岳云边”中“老岳”暗指什么? A. 朋友
    B. 高山
    C. 老师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轻松
    B. 孤独忧伤
    C. 愤怒不平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张乔的《寄山僧》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水与宁静生活,但王维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张乔则强调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孤独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罗敷媚 偶成 七叠前韵 罗敷媚 其四 罗敷媚 其三 罗敷媚 其二 罗敷媚 碧桃 罗敷媚·惜花 罗敷媚/采桑子 罗敷媚 罗敷媚 有赠 罗敷媚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忧祸 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始的成语 而字旁的字 敬天爱民 辵字旁的字 兵无常势 瞻重 高字旁的字 双宿双飞 优游涵泳 一阶半职 宦术 灰心短气 包含狐的成语 折文旁的字 捻船 犬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