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张仲通忆锺陵二首

《和张仲通忆锺陵二首》

时间: 2025-04-26 14:07:55

诗句

逸少池边有一丘,西山南浦惯曾游。

残年归去终无乐,闻说章江即泪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7:55

原文展示:

逸少池边有一丘,
西山南浦惯曾游。
残年归去终无乐,
闻说章江即泪流。

白话文翻译:

在逸少池边有一座小丘,
我曾经习惯性地在西山南岸游玩。
如今年事已高,回到这里却无乐可言,
听说章江的消息,忍不住泪水流下。

注释:

  • 逸少:指王羲之,字逸少,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
  • :小山丘,这里指的是逸少池边的小土丘。
  • 西山南浦:指的是西山南面河岸,这里指代王安石曾游玩的地方。
  • 残年:指年老或晚年。
  • 章江:指章江,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王安石的家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倡导变法,主张政治改革与社会进步,诗风清新、简练,兼具政治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王安石在晚年时对故乡与往事的追忆。诗中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和张仲通忆锺陵二首》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将游览故地的愉悦与年华老去的惆怅交织在一起。首联“逸少池边有一丘”,引入了真实的地理位置,同时暗示了其与王羲之的关联,彰显了历史的厚重感。接下来的“西山南浦惯曾游”,则是对过往游乐时光的怀念,展现了作者年轻时的愉悦与自由。而“残年归去终无乐”,则急转直下,表达了晚年时光的无奈与孤独。最后一句“闻说章江即泪流”更是情感的高潮,章江不仅是故乡的象征,也是情感的寄托,诗人听闻故乡的消息,内心悲伤不已,泪水流淌,突显了对故土的深切眷恋和对往昔岁月的无尽伤感。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展现了王安石对人生、故乡以及逝去青春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提到逸少池,营造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氛围,表明这是一个值得怀念的地方。
    • 第二句:回忆过去的游玩经历,展现出年轻时的快乐与无忧。
    • 第三句:通过“残年”二字,表露出诗人对老年生活的失落感。
    • 第四句:通过对故乡的渴望与悲伤,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归去终无乐”与“闻说章江即泪流”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拟人:通过“泪流”来表现悲伤的情感,使情感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青春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逸少池:象征着文人雅士的情趣与宁静。
  • 西山南浦:代表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与过往美好回忆的寄托。
  • 章江:故乡的象征,承载着浓厚的乡愁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逸少”指的是谁? a) 王安石
    b) 王羲之
    c) 苏轼
    答案:b) 王羲之

  2.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喜欢
    b) 失落
    c) 漠不关心
    答案:b) 失落

  3. 诗中提到的“章江”位于哪个省? a) 湖北
    b) 江西
    c) 安徽
    答案:b) 江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口》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李白在对故乡情感的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李白在《夜泊牛津口》中也表达了对家的思念,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展现了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解读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念奴娇 水仙 念奴娇·锦城城北 念奴娇 荷花,和孟晋,用白石韵 念奴娇 何春洲在草堂图 念奴娇 春暮再游龙山,桃花狼藉,因而有感 念奴娇二十六首 其三 念奴娇 马嵬坡上 念奴娇 甲辰秋,重至湘江有感 念奴娇 科山「生圹集」编成戏题 念奴娇 春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肉字旁的字 繁略 估较 亡国之器 柔刚弱强 飞字旁的字 枝附叶连 乐尽悲来 辛辛苦苦 赁耳佣目 糸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火线 捶胸跌脚 包含坎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耳的词语有哪些 斤字旁的字 包含节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