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0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6:54
韩持国见访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余生非匏瓜,於世不无求。
弱力惮耕稼,衣食当周流。
起家始二十,南北今白头。
愁伤意已败,罢病恐难瘳。
江湖把一节,屡乞东南州。
治民岂吾能,闲僻庶可偷。
谬恩当徂冬,黾勉始今秋。
岂敢事高蹇,茫然乖本谋。
抚心私自怜,仰屋窃叹愀。
强骑黄饥马,欲语将谁投。
赖此城下宅,数蒙故人留。
揽衣坐中庭,仰视白云浮。
白云御西风,一一向沧洲。
安得两黄鹄,跨之与云游。
我的一生不是像葫芦那样随意,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没有追求。
力气微弱害怕耕作,
衣食总得依赖周围的流动。
我二十岁时刚起家,如今已白头。
忧愁和伤感已使我意志消沉,
罢病之后恐怕难以痊愈。
我在江湖上求助过,屡次乞求东南的州官。
治理百姓岂是我所能,
闲散的生活或许可以偷闲。
错误的恩惠将至冬天,
我勉强自己才开始在今秋。
我怎敢去做艰难的事情,
茫然无措与我的本谋乖离。
抚心自怜,仰望屋顶默默叹息。
骑着饥瘦的马,我想要倾诉,但又将对谁倾诉呢?
幸而这城下的宅子,几位故人曾留我。
我在庭中坐下,仰望白云飘浮。
白云迎着西风,一一朝着沧海飘去。
我如何能够得到两只黄鹄,
骑着它们与云游荡?
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他主张新法,强调理政和民生,致力于国家的富强与民众的福祉。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王安石在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的无奈,表达了他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困境。
《韩持国见访》是王安石在晚年时写的一首诗,表现了他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对比自己与他人的生活,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开头几句以自谦的口吻,承认自己生存的局限与对生活的求索,展现出诗人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诗中“愁伤意已败,罢病恐难瘳”,表达了诗人因忧愁而导致身体的虚弱和精神的疲惫,似乎在诉说着他对人生的失落与挫败感。而“骑着饥瘦的马,欲语将谁投”,则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阴郁的情绪笼罩着他。
然而,尽管有诸多不如意,诗人依然向往自由与理想,最后一句“安得两黄鹄,跨之与云游”,则表现了他渴望与理想的自由生活,追求精神的解放与心灵的慰藉。这种矛盾而又美丽的情感,正是王安石个性与思想深度的展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测试:
诗中“余生非匏瓜”的意思是什么?
“安得两黄鹄”中的黄鹄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