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4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49:07
区种抛来六七年,
春风条蔓想宛延。
难追老圃莓苔径,
空对珍盘玳瑁筵。
嘉种勿传河右壤,
灵苗更长阙西偏。
故畦穿斸知何日,
南望锺山一慨然。
这块地已经种了六七年,春风中藤蔓似乎要延伸得更远。可惜不能追赶老园子里莓苔的小径,只能对着珍贵的盘子和玳瑁的盛筵空自感叹。好的品种不要传到河的东岸,灵气的苗木应该更向西方生长。老土的翻耕还不知道要到何时,而我只得南望钟山,心中感慨不已。
诗中提到的“莓苔”常用来指代生长的苔藓,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自然的生机。钟山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文化地位,是南京的象征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变法著称,提倡新法,力求富国强兵,并以其诗词著称,风格清新、理性,注重社会的现实问题。
此诗作于宋代,反映了王安石对农业的重视和对自然的思考,特别是针对农作物的种植与生长,他通过描绘种山药的过程,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尊重与思索。
王安石在《次韵奉和蔡枢密南京种山药法》中通过对山药种植的细致描写,表现了对农业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诗的开头提到“区种抛来六七年”,展现了土地的耕耘与时间的流逝,暗示着农民在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岁月。接着“春风条蔓想宛延”,春天的生机勃勃映衬出种植的希望与期盼。诗中通过“难追老圃莓苔径”,表现出对过去丰收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这种情感在古今农民的心中都有共鸣。
“空对珍盘玳瑁筵”一句,转而描绘宴席的盛大,却是对比出农田的辛苦,形成鲜明反差,突显出种植与享受之间的距离。接下来的“嘉种勿传河右壤”,表达了对种植品种的珍惜与对不当传播的警惕,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知识和实践的重视。
最后“南望锺山一慨然”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理想的追求。整体来看,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反映了王安石对农业、自然和人生态度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对农业生活的重视与对自然的敬畏,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希望。
诗中提到的“春风条蔓”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生机
C. 秋天的丰收
D. 夏天的炎热
“嘉种勿传河右壤”中的“嘉种”指的是什么?
A. 坏的种子
B. 好的品种
C. 普通的种子
D. 大量的种子
诗人最后南望锺山,表达了他对什么的感慨?
A. 对美食的渴望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自然的敬畏
D.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王安石与李白的诗风有显著差异。李白的诗歌多表现豪情壮志,充满激情,而王安石则更注重现实和自然的描写,两者都体现了对生活的不同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