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0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00:54
噬人侔虺毒,害物比猫柔。
清议姑驱逐,宽恩未放流。
剑诛张禹佞,扇障褚渊羞。
谏笔非私忿,惓惓为国谋。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弊端的批评和对国家的关心。作者认为有些人如同蛇蝎般毒辣,伤害他人却又显得温柔如猫。虽然有清白的言论被驱逐,但宽仁的恩德却未能普遍施行。诗中提到要用剑来惩罚张禹的谄媚,扇子来抵挡褚渊的羞耻。最后,作者强调自己的谏言并不是出于私怨,而是为了国家的兴盛而忧虑。
刘克庄,字仲明,号玉山,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职于地方官员。其作品常反映社会时弊,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再和四首》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及其为国忧虑的情怀。
刘克庄的《再和四首》以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深厚的爱国情怀为主题,展现了他对当时政治腐败的不满与忧虑。诗中运用丰富的比喻,将那些表面温和但内心阴险的人比作猫,表现出对他们伪善本质的深刻洞察。同时,诗人对正义的渴望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情感基调。
诗中的用词精练而富有力度,尤其是“剑诛”和“扇障”等意象,生动地展示了作者对那些谄媚者的反感与抵制。通过这些强烈的意象,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个别人的愤怒,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控诉。最后一句“惓惓为国谋”更是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展现出诗人高尚的品德与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剑诛”和“扇障”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对社会乱象的强烈不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责任感,展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张禹”代表了什么样的人物?
A. 忠臣
B. 谄媚者
C. 正义之士
D. 文人
诗中的“清议”被驱逐意味着什么?
A. 受到重视
B. 社会对真理的压制
C. 政治的清明
D. 大众的支持
最后一句“惓惓为国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私怨
B. 无所谓
C. 爱国忧虑
D. 个人成就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