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2:42
《冬夜宴萧十丈因饯殷郭二子西上》 ——息夫牧 〔唐代〕
有琴斯鸣,于宰之庭。君子莅止,其心孔平。
政既告成,德以永贞。鸣琴有衎,于颍之畔。
彼之才髦,其年未冠。闻诗闻礼,斐兮璨璨。
鸣琴其怡,于颍之湄。二子翰飞,言戾京师。
有郁者桂,爰攀其枝。琴既鸣矣,宵既清矣。
烘煁有炜,酒醴惟旨。喟我寤叹,吁其别矣。
在宰相的庭院里,琴声悠扬。君子们聚集,心中宁静而平和。
政务已经完成,德行长存。琴声悦耳,响起在颍水之畔。
那年轻人有才华,年纪尚未成年。听到诗歌和礼仪,光彩夺目。
琴声飘扬,令人心旷神怡,河边的二子如同飞翔,谈论着京城的事。
有桂树芬芳,便攀折其枝。琴声响起,夜空清澈明亮。
烘烘的火光温暖,酒醴甘美可口。唉,我感到惆怅,叹息着即将离别。
息夫牧,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此诗写于一个冬夜的宴会上,作者为饯行即将出发的友人,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惜别之情。
这首诗通过琴声与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个温馨而又富有哲理的氛围。开篇以琴声引入,象征着高雅与宁静,暗示宴会的优雅氛围。诗中提到的“君子莅止”体现出文人雅士的聚会,强调了品德与德行的重要性。
接着,通过对年轻有为的二子描写,表达了对他们未来的期许与祝福。诗中“闻诗闻礼,斐兮璨璨”一语,既赞美了他们的才华,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文人礼仪的重视。
在宴会的氛围中,诗人描绘了桂树的芬芳,象征着美好与离别的惆怅,最后以“喟我寤叹”结束,深化了对离别的感慨与无奈。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美好祝愿。
整首诗以琴声为引子,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通过宴会的场景,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对德行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君子莅止”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有郁者桂”象征什么?
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