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5:49
得山中道友书寄苗钱二员外
作者: 李端 〔唐代〕
有谋皆轗轲,非病亦迟回。
壮志年年减,驰晖日日催。
还山不及伴,到阙又无媒。
高卧成长策,微官称下才。
诗人识何谢,居士别宗雷。
迹向尘中隐,书从谷口来。
药栏遭鹿践,涧户被猿开。
野鹤巢云窦,游龟上水苔。
新欢追易失,故思渺难裁。
自有归期在,劳君示劫灰。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尽管有谋略的人都在努力,但并非因为生病而迟迟未能回归。壮志逐年消减,光阴一日又一日地催促着我。回山却没有可以相伴的人,到京城又没有合适的媒介。高卧在家中,想着长远的计划,微薄的官职也只能称为下才。诗人又有什么值得谢恩的呢?居士与不同宗派的雷同,行迹在尘世间隐秘,书信却是从山谷口送来。药栏被鹿践踏,山涧的门户被猿猴打开。野鹤在云中的窟窿里筑巢,游龟在水苔上悠然自得。新欢总是容易失去,旧思念却难以割舍。其实,自有归期在,劳烦你为我指示劫灰的来临。
李端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贞观年间,性格洒脱,喜爱山水,常以自然为题材创作。他的诗风清新,常体现出对人生、理想和现实的思考。
这首诗是在李端隐居于山中时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感慨、对人生的思索,及对孤独生活的接受。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以及对自然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追求。开头几句以“有谋皆轗轲”引入,表示尽管有志向之人也难免被现实束缚,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诗中对壮志的描绘,折射出生活的沉重与对理想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时的雄心壮志逐渐减弱,令人感到惋惜。
诗人在“还山不及伴,到阙又无媒”中,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和生活的无奈。在这样的孤独中,他选择隐居,思考人生。“高卧成长策,微官称下才”则展现了他对自身处境的自知,虽身处微薄之位,却依然怀着长远的理想。
接下来的自然景物描写,药栏、涧户、野鹤、游龟,都是自然的幽静与诗人内心的映照,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环境,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结尾的“新欢追易失,故思渺难裁”传达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不确定,尽管生活艰辛,但诗人依然相信有归期,显示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中深刻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对人生的无奈与孤独感的接受,同时也展现了对友情、自然的珍惜与思考。
诗中“壮志年年减”的意思是:
A. 理想逐年增加
B. 理想逐年减少
C. 理想不变
D. 理想难以实现
“高卧成长策”中的“长策”指的是:
A. 长期的计划
B. 短期的计划
C. 不切实际的想法
D. 生活的目标
诗人在诗中对自然的描绘,主要反映了:
A. 生活的美好
B. 生活的无奈与孤独
C. 自然的破坏
D. 友情的缺失
对比李端与王维的作品,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与隐居生活的追求,但李端更多地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的宁静。李端的诗情感更为深邃,富有哲理思考,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