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9:08
《浣溪沙·洞庭》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
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这首词描绘了从潇湘一路行至洞庭湖的美丽景色。广阔的楚天之下,几座青山隐约可见,晚风轻拂,湖面平静如镜。红色的蓼草在水中摇曳,形成了美丽的纹路,水中游动的白鱼如同明亮的玉刀,在水面闪耀。夜晚凉风习习,船影浸入星空之中,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词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提及的“潇湘”和“洞庭”都是古人吟咏的自然景观,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作者介绍:
张孝祥(生卒年不详),字子明,号云帆,南宋时期词人。他的词风清新,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常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来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浣溪沙·洞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词作。开篇“行尽潇湘到洞庭”,引导读者进入一个行旅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向往与追求。接下来的“楚天阔处数峰青”,展现了辽阔的天空与青山的壮丽,构建出一种开阔的自然美。词中“旗梢不动晚波平”,描绘了湖面如镜的宁静,营造了一个安详的氛围。
整首词的意象丰富,特别是“红蓼一湾纹缬乱”,不仅描绘了湖边的蓼草,更用“纹缬”二字暗示了自然的精致与变化,体现了诗人对细腻之美的观察。而“白鱼双尾玉刀明”则通过生动的比喻,体现了白鱼的灵动与清澈的水面,给整首词增添了生机。
最后一句“夜凉船影浸疏星”,将画面推进到夜晚,夜色清凉,星空明亮,船影与星光交融,传达出一种宁静、幽远的意境,令人向往。整首词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渗透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表现出一种超脱于世的情怀。
逐句解析:
行尽潇湘到洞庭。
诗人从潇湘出发,经历了漫长的旅程,最终到达了洞庭湖,表明了一种追求与探索的精神。
楚天阔处数峰青。
描写了广阔的天空与远处的青山,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与诗人的豪情。
旗梢不动晚波平。
此句通过对比,突显了湖面的平静,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红蓼一湾纹缬乱,
通过“纹缬乱”描绘了水面上蓼草的摇曳,显示了自然的生动与变化。
白鱼双尾玉刀明。
用比喻手法,将白鱼的尾巴比作玉刀,形象生动,体现了诗人对细节的观察。
夜凉船影浸疏星。
描绘了夜晚的情景,船影映在星空下,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洞庭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传递出一种追求宁静与和谐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张孝祥
C. 苏轼
D. 杜甫
诗中描绘的水边植物是什么?
A. 荷花
B. 红蓼
C. 芦苇
D. 柳树
“夜凉船影浸疏星”中的“疏星”指的是什么?
A. 密集的星星
B. 稀疏的星星
C. 明亮的星星
D. 朦胧的星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