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5:0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03:19
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
作者: 滕珦 〔唐代〕
太学时观礼,东方晓色分。
威仪何棣棣,环珮又纷纷。
古乐从空尽,清歌几处闻。
六和成远吹,九奏动行云。
圣上尊儒学,春秋奠茂勋。
幸因陪齿列,聊以颂斯文。
这首诗描写了在太学(国学)进行的观礼仪式,早晨的曙光透过东方的天空。仪式的威严庄重,周围的环佩声此起彼伏。古老的乐曲在空中回荡,清脆的歌声在某些地方传来。六和(指六种乐器的合奏)在远处吹奏,九奏(指九种乐器的演奏)则伴随着行云而动。皇上尊崇儒学,春秋时期的名士们都受到厚待。能够陪伴在这样的盛典之中,真是幸事,借此机会我也来颂扬这些文化。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滕珦,唐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和描写自然或社会为主,风格清新,多有哲理。
创作背景: 在唐代,国学的地位逐渐上升,国家重视儒学教育。诗人在观礼仪式上,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创作了这首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太学的观礼场景,展现了唐代对儒学的尊重与重视。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东方晓色”、“威仪何棣棣”、“古乐从空尽”等,构建出一种庄重而又神圣的氛围。在这样的场合中,古乐与清歌交织,代表着古老文化的延续与传承。通过“圣上尊儒学,春秋奠茂勋”一联,诗人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敬仰,也体现了国家重视人才与文化的宏伟蓝图。最后一句“聊以颂斯文”则是诗人自谦的表达,尽管自己的地位微不足道,但仍愿意为这份文化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整首诗气韵生动,情感真挚,展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切思考与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观礼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儒学和古代文化的崇敬,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的愿望。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感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的重视。
诗词测试:
选择题:太学的作用是什么?
A. 农业教育
B. 官员培养
C. 兵器制造
D. 诗歌创作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六和”指的是__种乐器的合奏。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儒学的轻视。(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