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三陵台

《三陵台》

时间: 2025-07-28 00:17:29

诗句

三陵孤峙旧城隈,古木蒙茸一径开。

乱窟深回藏虎豹,悬崖陡峭长莓苔。

宋襄战后犹遗冢,梁孝朝还有废台。

每伴田夫寻胜事,披蓑戴笠雨中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0:17:29

原文展示:

三陵孤峙旧城隈,
古木蒙茸一径开。
乱窟深回藏虎豹,
悬崖陡峭长莓苔。
宋襄战后犹遗冢,
梁孝朝还有废台。
每伴田夫寻胜事,
披蓑戴笠雨中来。

白话文翻译:

三陵孤零地矗立在旧城的边缘,
古树繁茂,幽静的小路向前延伸。
深邃的洞穴中隐藏着虎豹,
陡峭的悬崖上长满了莓苔。
宋襄王战后仍留有遗址,
梁孝王时代也还有废弃的台基。
每当我跟随田间劳作的人,
披上蓑衣,戴上斗笠,冒雨而来。

注释:

  • 三陵:指的是古代的帝王陵墓,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孤峙:孤零地耸立,形容地势高耸。
  • 蒙茸:形容树木繁茂,长势旺盛。
  • 乱窟:指复杂的洞穴。
  • 藏虎豹:暗指危险和野兽的存在。
  • 宋襄:指宋襄王,是宋国的一个历史人物。
  • 梁孝朝:指梁孝王时期,历史上较为废弃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开宗,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年代,作品常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用典故结合个人感悟,表现出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三陵台》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作者通过描绘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表达对往昔的追怀和对现实的思考。这首诗的背景蕴含着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三陵台》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自然情怀的诗作。诗中,作者以三陵为起点,描绘了一幅自然与历史交融的图景。开头提到的“三陵孤峙”,不仅描绘了三陵的孤高,更隐含着历史的沧桑与孤寂。古木与小径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乱窟深回藏虎豹,悬崖陡峭长莓苔”,这一句展现了自然的险恶与神秘。虎豹象征着野性的存在,而悬崖与莓苔则强化了环境的荒凉与凶险。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与历史的无情。

后半部分提到的“宋襄战后犹遗冢,梁孝朝还有废台”,通过历史典故的引入,使得诗歌的主题更为深远。作者通过对历史遗迹的观察,唤起了对过往岁月的思考,感慨历史的兴衰与人事的变迁。

最后一句“每伴田夫寻胜事,披蓑戴笠雨中来”则将诗人的情感回归到现实生活中,表达了与田夫一同在雨中寻觅自然之美的情景,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境上兼具历史感和自然美,深刻而富有哲理,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陵孤峙旧城隈:描绘三陵的孤立与古老,暗示历史的沉重。
  2. 古木蒙茸一径开:古树的茂盛与小径的幽静,反映自然的美。
  3. 乱窟深回藏虎豹:洞穴的深邃和虎豹的危险,暗示自然的神秘与不安。
  4. 悬崖陡峭长莓苔:悬崖的险峻,莓苔的生长,表现出荒凉之美。
  5. 宋襄战后犹遗冢:回顾历史,感叹遗址的存在,体现历史的沧桑。
  6. 梁孝朝还有废台:梁孝王的废弃台基,继续展示历史的遗迹。
  7. 每伴田夫寻胜事:与田夫共同探索美景,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8. 披蓑戴笠雨中来:在雨中寻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执着与热爱。

修辞手法:

  • 对比:历史遗址与自然环境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深度。
  • 意象:古木、虎豹、悬崖等意象,富有视觉冲击力。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增加了诗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历史的交融,反映出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陵:历史的象征,代表着古代帝王的辉煌。
  • 古木:象征着生命与自然的延续。
  • 虎豹:象征着野性的存在与自然的危险。
  • 悬崖:象征着险峻与生命的挑战。
  • 莓苔: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荒凉之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三陵台》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贾开宗
    • C) 杜甫
  2. 该诗中提到的“宋襄”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

    • A) 汉朝
    • B) 宋朝
    • C) 唐朝
  3. “披蓑戴笠雨中来”描述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 A) 在晴天出游
    • B) 在雨中寻美
    • C) 在冬天打猎

答案:

  1. B) 贾开宗
  2. B) 宋朝
  3. B) 在雨中寻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三陵台》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为直白,后者则通过历史与自然的结合,展现深邃的文化内涵。
  • 《春江花月夜》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与《三陵台》在意象使用上相似,但主题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贾开宗研究》
  • 《古诗词选读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歌子(戊午重九) 临江仙(和刘南伯) 临江仙(追和东坡,送李公恕入浙韵) 秦楼月(和张文伯雪) 小重山(彦逢弟生日) 虞美人(和孔纯老送郑深道守严州) 点绛唇(社日雨) 点绛唇(和张文伯除夜雪) 点绛唇(和朱希真) 浣溪沙(和张文伯木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艸字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穷搜 月字旁的字 呐吃 惜孤念寡 倒八字的字 暡曚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白首相庄 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函电交驰 鼠字旁的字 包含屑的成语 飞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高谈虚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