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0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05:46
铜鼓钗歌
王诒寿〔清代〕
银蘤一尺绀龙角,
翠漫镂金钿萼。
海南女儿颜如霞,
不向东风曳珠索。
玉螺花鼓青盘雷,
碧璎鹅锦连臂来。
钗光摇摇彭声起,
手撒春星颤鸾尾。
洞堂一曲蛮花香,
犀床不动双鸳鸯。
毡裘都老红酪浆,
堕霞簇簇珊瑚囊。
何年飞来逐龙子,
古井沈沙土斑紫。
芙蓉怯玉兰云垂,
金虫欲缀愁蝉丝。
且铺舞锦呼吴儿,
娇鼍促叠催柘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银色的蜡烛点亮着华丽的装饰,海南的女儿如同红霞般美丽,却不向东风索求珠宝。美丽的乐器如玉螺花鼓,青色的盘子如雷声般响亮,碧色的锦缎连着姑娘的手臂。钗子的光芒闪烁,彭湃的声音响起,手中撒下像春星般颤动的鸟尾羽毛。洞堂中传出一曲芳香的蛮花,犀床上双双鸳鸯静静不动。老旧的毡裘如红色的酪浆,落霞如珊瑚般簇拥在一起。何年何月会有飞来逐龙的儿子?古井里沉淀的沙土带着紫色的斑点。芙蓉花因云垂而显得害羞,金虫想要缀连愁苦的蝉丝。让我们在这锦绣舞蹈中呼唤吴儿,娇嫩的青蛙声催促着柘枝的繁盛。
作者介绍
王诒寿,清代著名诗人,擅长古典诗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风貌,语言华美,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铜鼓钗歌》是王诒寿在清代社会的风俗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爱情的珍视。诗中蕴含着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尤其是海南的民俗和风情。
《铜鼓钗歌》是一首充满女性美与自然韵味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海南女子的娇美与生活的富丽。开篇用银色蜡烛和装饰华丽的意象引入,展现出一种热闹而又优雅的场景。海南女儿“颜如霞”的比喻,突出其美丽与活泼,展现出一种青春的朝气。
诗中反复出现的乐器与声音,传达出一种欢快的气氛,令人感受到一种节日的愉悦。再者,诗中提到的“犀床不动双鸳鸯”,则隐含了爱情的稳固与美好,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向往与赞美。而“堕霞簇簇珊瑚囊”的意象,既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象征着爱情与生活的珍贵。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人间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描绘,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赞美,同时展现了海南特有的文化魅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海南女儿颜如霞”中的“霞”指的是什么?
A. 云彩
B. 美丽
C. 朝阳
D. 风
“钗光摇摇彭声起”中钗光的意思是什么?
A. 发钗的光泽
B. 女子的笑声
C. 音乐的节奏
D. 春风的味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诒寿的《铜鼓钗歌》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前者更注重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表达,而后者则强调豪放与奔放的情怀,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解析,希望读者能更好地理解《铜鼓钗歌》的美丽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