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0:1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0:13:14
题西隐寺
——封敖 〔唐代〕
三年未到九华山,终日披图一室间。
秋寺喜因晴后赏,灵峰看待足时还。
猿从有性留僧坐,云霭无心伴客闲。
胜事倘能销岁月,已名利不相关。
这首诗的意思是:三年未能到达九华山,整日只是在一间房子里看书。秋天的寺庙因为天气晴好而感到喜悦,灵峰的美景让我欣赏到时光的流逝。猿猴有灵性,让僧人留在此处静坐,云雾无意地伴随我闲适地度过时光。如果美好的事物能够消磨岁月,那我与名利就没有任何关系了。
作者介绍:封敖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常融入自然景观,带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封敖的诗风清新淡泊,常表达对名利的超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对西隐寺的游览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物质名利的淡漠,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和淡然。
这首诗从开篇的“未到九华山”引入,展现了诗人的旅途与思索。诗中描绘了秋日的寺庙,结合自然的美景,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诗人在一间房中静心阅读,表明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世俗事务的超然。接下来的“灵峰看待足时还”则通过山水意象来展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世间的纷扰与名利远离。
“猿从有性留僧坐,云霭无心伴客闲”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自然环境中的生灵与人类的互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后,诗人提出“胜事倘能销岁月,已名利不相关”,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认为若能沉浸于此刻的美景,便不再追求名利。
整首诗以平和的语气,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体悟,彰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倡导一种回归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哲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华山”是哪个宗教的名山?
A. 佛教
B. 道教
C. 儒教
D. 基督教
诗中“猿从有性留僧坐”中的“有性”指的是什么?
A. 有情感
B. 有灵性
C. 有生命
D. 有智慧
诗人对于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
B. 超然
C. 追求
D. 失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