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放歌行

《放歌行》

时间: 2025-07-28 17:30:44

诗句

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

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著眼未分明。

当年不嫁惜娉婷,抹白施朱作后生。

说与旁人须早计,随宜梳洗莫倾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30:44

原文展示:

放歌行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春风永巷闭娉婷,
长使青楼误得名。
不惜卷帘通一顾,
怕君著眼未分明。
当年不嫁惜娉婷,
抹白施朱作后生。
说与旁人须早计,
随宜梳洗莫倾城。

白话文翻译:

在春风中,长巷紧闭,犹如美丽的女子(娉婷)被困于青楼之中,这样反而让她的名声受到误解。不惜掀起帘子让你看一眼,但又害怕你眼中对她的认知模糊不清。那些年不嫁的美人,妆容施白粉和朱红,显得更加年轻。告诉周围的人要提前打算,适时打扮自己,切忌倾城倾国。

注释:

  • 娉婷:形容女子身姿婀娜,优雅的样子。
  • 青楼:古代指妓女聚集的地方,常用来指代歌舞妓院。
  • 卷帘:掀起帘子,表示想要让人看见。
  • 著眼:看重,注意。
  • 抹白施朱:化妆,白粉和红色胭脂。
  • 倾城:形容女子的美貌可以倾倒城市,意为极其美丽。

典故解析:

“青楼”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象征着风花雪月与女子的悲欢离合;而“春风”则象征着温暖和希望,但在这里却是与美人被困的悲哀相对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生活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在宋代,社会风气逐渐开放,但对女性的限制依然存在。诗作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美德与身份的矛盾认知。

诗歌鉴赏:

《放歌行》通过对女性美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身份的压迫和误解。诗中“春风”带出了生机与活力,但紧随其后的是“永巷闭”的意象,暗示了美人被囚禁的无奈。尤其“长使青楼误得名”,更是对社会对女性身份的偏见进行深刻的讽刺。诗人用“卷帘”来表现对美的渴望和无奈,既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美丽,却又害怕被误解,表现出一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结尾的“随宜梳洗莫倾城”则是一种自我鼓励,提醒女性要懂得珍惜自己,及时打扮,才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风永巷闭娉婷:春风吹拂,但长巷紧闭,美丽的女子无法展现。
  2. 长使青楼误得名:这样的环境反而使人对她的身份产生误解。
  3. 不惜卷帘通一顾:即使想让人看见,也在为对方的看法感到不安。
  4. 怕君著眼未分明:害怕你对我的看法不够清晰。
  5. 当年不嫁惜娉婷:曾经不嫁的美人,化妆后依旧年轻。
  6. 抹白施朱作后生:通过妆容来保持青春的容貌。
  7. 说与旁人须早计:提醒周围的人要提前规划。
  8. 随宜梳洗莫倾城:适时打扮,切忌沉迷于外貌的倾城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楼”比作一个囚禁美人的地方。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一种温暖却又令人忧伤的气氛。
  • 对仗:如“抹白施朱”与“随宜梳洗”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意象分析:

  • 春风:象征生机与温暖,反衬出女子的孤独。
  • 青楼:象征压迫的环境与社会对女性误解。
  • 娉婷:代表了美丽、青春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风永巷闭娉婷”中的“娉婷”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女子
    • B. 春风
    • C. 青楼
  2. 诗人通过“卷帘”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想要逃离
    • B. 希望被看见
    • C. 害怕被误解
  3. “随宜梳洗莫倾城”中的“倾城”意指什么?

    • A. 一座城市
    • B. 极其美丽
    • C. 一种心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比较陈师道与李清照的作品,均表现了对女性身份的思考,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个人情感的细腻,而陈师道则强调社会对女性的误解与压迫。两者皆在各自的环境中探索着女性的生存状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清照与她的时代》

相关查询

张秋二绝句 张秋二绝句 节妇 端午食赐粽有感 谢天与改官汴臬幕东峤兄有诗次韵并寄 沈公见寄次韵奉答 答李西涯 直沽 舟中 济宁舟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松格 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闷的词语有哪些 半死半活 铁砚磨穿 靣字旁的字 约结 近水惜水 憎爱分明 克字旁的字 八九不离十 单人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邦以民为本 广字头的字 包含皱的词语有哪些 秋半 三汤两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