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6:0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6:01:25
烽堠军容整,关城曙色新。
九秋方落木,万里有归人。
山带昆仑雪,衣留塔勒尘。
君恩如未替,犹及凤楼春。
烽火台上军队整齐,关城在晨曦中焕然一新。
正值九秋,树木纷纷落下,远方归人的身影在万里之外。
山上积雪如昆仑,衣衫上仍留有塔勒的尘土。
君恩似未曾改变,依然如凤楼春色般美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宋伯鲁,清代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发嘉峪关》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与边疆紧张之时,诗中流露出对国事的忧虑与对归人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发嘉峪关》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诗作,诗人在描绘边关的自然景观与军队气象的同时,融入了深厚的思乡之情。开篇“烽堠军容整,关城曙色新”,一方面彰显了军队的整齐与关城的崭新,另一方面暗示着边境的紧张与安宁交织的复杂局面。接下来的“九秋方落木,万里有归人”,将时令与情感结合,表达了对远方归人的思念,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中间两句“山带昆仑雪,衣留塔勒尘”则通过自然景象描绘诗人的内心感受,昆仑山的雪和塔勒的尘土,分别代表着高远与边疆的粗犷。最后一句“君恩如未替,犹及凤楼春”则是诗人对君主恩惠的感激,虽身处边疆,依然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寓意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对故乡、对人情的深刻思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思的余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关的景象和情感,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人深情地传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感悟和对君主恩惠的感激,展现了一种悲壮而又温暖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烽堠军容整”描绘的是哪种场景?
A. 军队整齐
B. 乡村宁静
C. 市井繁华
D. 自然风光
诗中提到的“昆仑”象征着什么?
A. 繁华
B. 高洁与理想
C. 乡愁
D. 战争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感激
C. 忘记
D. 失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二者皆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但《发嘉峪关》更侧重于边疆的情感与历史,而《登鹳雀楼》则强调了壮志与豪情。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以上是对《发嘉峪关》的详细解析和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