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6:11
绝岛隐棋置,茫茫积气平。
潮回天地坼,风撼鬼神惊。
万斛舟如粒,三更蜃作城。
恨无山笛弄,让此老龙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辽阔而又孤独的海洋景象。诗人站在一座偏僻的小岛上,四周被茫茫的海气笼罩。潮水退去,天与地似乎都要裂开,风势猛烈,甚至让鬼神都为之震惊。成千上万的船只在海面上显得如同微小的尘埃,而在深夜时分,海面上又出现了蜃楼,仿佛是一座城池。诗人感到遗憾的是,没有山中的笛声响起,只有这老龙的咆哮回荡在空中。
冯钺,清代诗人,生于顺治年间,晚年以钟情于山水诗闻名。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冯钺的诗风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这首诗创作于冯钺游历海岛时,目睹海洋的辽阔与神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慨。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孤独的思考。
《望洋》是一首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情感深度的诗作。诗人在孤岛上静静地观察海洋的变化,展现了海的浩瀚与神秘。开头的“绝岛隐棋置”便以生动的比喻引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诗中“潮回天地坼,风撼鬼神惊”两句,展现了自然力量的无比壮丽,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严与宏伟。接下来的“万斛舟如粒”则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表现得淋漓尽致,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诗人通过“蜃作城”这一形象,巧妙地将幻境与现实结合,增添了诗的梦幻色彩。
最后的“恨无山笛弄,让此老龙鸣”,不仅表达了对山中清音的向往,也隐含着对孤独的感叹。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人生孤独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以海洋为背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与对人生孤独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孤独的感慨。
诗中的“绝岛”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孤独
C. 热闹
D. 幸福
“万斛舟如粒”表达了什么意图?
A. 船只的数量
B. 人类的渺小
C. 大海的美
D. 风的强劲
诗中提到的“蜃”是指什么现象?
A. 一种动物
B. 幻影城市
C. 海浪
D. 山峰
冯钺的《望洋》与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了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但冯钺更注重海洋的辽阔和神秘,而杜甫则强调人生的无常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