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0:2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0:23:51
平原碎碾凄迷影,轻随画轮移去。瘦借烟肥,昏怜雾隔,红晕马蹄尘土。残更四五。正一点心焦,闷天难曙。闪过垂杨,短长亭外数星聚。高楼今夜睡未,料香篝倦倚,清梦谁煮。翠袖占花,金钗剔焰,应念荒寒愁旅。纱笼细补。浑不是罗帷,少年听雨。照醒离魂,不眠人最苦。
在平原上,碾压出的影子凄凉而模糊,轻轻随着画轮的移动而消散。瘦弱的身体借着烟雾显得丰盈,昏暗的光线和雾气隔开了视线,马蹄扬起的红尘令人怜惜。夜已深,时针已指向四五点,心中焦虑不安,闷热的天空难以见到曙光。偶尔闪过垂柳,短亭外的星星零星聚集。高楼上今夜难以入眠,想必香烟缭绕,倦意袭来,清梦又由谁来煮成?翠袖轻拂花瓣,金钗映照烛焰,应当想起这荒凉寒冷的旅途。纱笼细细补缀,这并非是罗帷,少年在雨中倾听。照亮了离魂,最难受的便是那些不眠的人。
黄燮清(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字季真,号天雨,晚号清真子,浙江人。他以山水诗和咏物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齐天乐·车灯》写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在某个夜晚行路时的心情,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夜晚的孤独和不安,借助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抒发,展现了诗人敏感的内心。
《齐天乐·车灯》的诗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行路时的孤独与焦虑。开头的“平原碎碾凄迷影”引入了一个空旷的环境,这种环境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着车轮的移动,影子也随之消散,这不仅是物理的移动,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诗中多次提到的“烟”、“雾”、“马蹄尘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尤其是“心焦”和“闷天难曙”,道出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的烦忧与思虑。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高楼上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诗人虽然身处繁华之中,却难以找到内心的宁静。
结尾的“照醒离魂,不眠人最苦”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内心的孤独和痛苦。这种感受在现代社会尤为普遍,让人产生共鸣。整首诗的意象丰富,情感深刻,体现了黄燮清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孤独和思考,表达了人在生活中的无奈与焦虑。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受。
诗中提到的“瘦借烟肥”是什么意思?
A. 瘦弱的身影在烟雾中显得丰满
B. 诗人感到身体虚弱
C. 描述了烟雾的颜色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B. 夜晚的孤独与焦虑
C. 描绘自然的美丽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