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2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21:34
《谒璿上人》 ——王维 〔唐代〕
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
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养。
誓从断臂血,不复婴世网。
浮名寄缨珮,空性无羁鞅。
夙承大导师,焚香此瞻仰。
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
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
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
方将见身云,陋彼示天壤。
一心在法要,愿以无生奖。
少年时期不值得多言,识道的年纪已经不小。
往事已成过去,又何必后悔,余生能得以安养真是幸事。
我誓言要如断臂流血,不再被世俗的网所束缚。
浮华的名利只是一缕缨带,内心的空灵则无所羁绊。
早已承受了伟大的导师的教诲,燃香以作瞻仰。
我独自颓然居于一室,心中包容着万千纷扰的事象。
高柳上早莺啼鸣,长廊中春雨声响。
床下是阮家鞋子,窗前是筇竹杖。
此时将要见身云,陋室中显现出天与地的界限。
我一心追求法要,愿以无生为奖赏。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终南山人,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以其山水田园诗而闻名,作品蕴含深厚的道教与佛教思想,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谒璿上人》创作于王维晚年,正是他逐渐向佛教哲理倾斜的时期。在这首诗中,王维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特别是对名利的看淡以及对精神追求的向往。诗中蕴含着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体现了王维在道德和精神上的追求。
《谒璿上人》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篇,展现了王维对人生和道理的深刻思考。全诗以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生经验的反思和对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诗的开头用“少年不足言”引入,暗示年轻时对道理的理解是肤浅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逐渐明白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接下来的“誓从断臂血,不复婴世网”更是将诗人的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舍弃世俗的名利,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清明。王维在诗中提到的“浮名寄缨珮”,恰如其分地揭示了对名利的无谓,强调了内心的空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王维的隐居生活,环境的宁静与内心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诗的最后,表达了他一心向法的愿望,希望获得无生的智慧与解脱。这种对生命的思考,既有对过去的反思,也展现了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深厚的哲学思考。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世俗名利的看淡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王维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他的理想与信念,强调了精神的解脱和对真理的向往。
王维的《谒璿上人》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世俗名利的追求
B. 对人生道理的思考
C. 对爱情的向往
D. 对朋友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浮名寄缨珮”主要是指什么?
A. 名利的虚浮
B. 生活的简单
C. 自然的美好
D. 真实的情感
“誓从断臂血”中的“断臂”比喻什么?
A. 舍弃世俗的决心
B. 受伤的痛苦
C. 对友谊的承诺
D. 对生命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