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2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4:29
原文展示:
滟滟清波泻石门,茂林高巘夹烟昏。何当画舫载明月,共醉江心白玉盆。
白话文翻译:
清澈的波光从石门倾泻而下,茂密的树林和高耸的山峰间烟雾缭绕。何时能乘着画舫,载着明月,一同沉醉在江心的白玉盆中。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北宋著名文人、画家。他以诗、书、画三绝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画。此诗可能创作于文同游历褒城(今陕西汉中一带)时,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超脱尘世的情怀。
创作背景: 文同在宋代文人中以清高自许,此诗可能是在游历褒城时,被当地自然风光所吸引,从而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首句“滟滟清波泻石门”,通过“滟滟”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波光的动态美,而“泻石门”则暗示了水流的壮观。次句“茂林高巘夹烟昏”,以“茂林”和“高巘”构建了山林的静谧与高远,“烟昏”则增添了一抹朦胧的美感。后两句“何当画舫载明月,共醉江心白玉盆”,诗人运用想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月夜乘舟,与明月共醉于江心的宁静之中。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文同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文同清高自许、超脱尘世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可推荐文同的其他山水诗,如《早晴至报恩寺》等,以了解其山水诗的整体风格。
诗词对比: 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文同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