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5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8:41
山中多晚凉,清风厉秋节。
遥瞻四五峰,壁立皆奇绝。
修竹傍林开,乔松倚岩列。
黄菊散芳丛,清泉凝白雪。
对此怀素心,千里共明月。
愿保幽贞姿,岁寒双皎洁。
在山中,晚间的凉意渐浓,清风吹拂,带来了秋天的气息。远远的望去,四五座山峰高耸入云,壁立而出,令人叹为观止。修长的竹子在森林旁边生长,挺拔的松树依偎在岩石之上。黄菊在芳香的丛中绽放,清澈的泉水凝结如白雪。对此,我怀有一颗朴素的心,与千里之外的明月共享这份宁静。愿我能保持这幽静而贞洁的姿态,像那寒冬中的白雪一样洁白无瑕。
诗中提到的“明月”,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于表达思乡、寄情或心境的宁静。月亮不仅是自然景物,也是情感的寄托,代表着诗人对理想和追求的向往。古代文人常以月为友,诗中“千里共明月”正是表达了这种共鸣。
作者介绍:德隐,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诗人身处山中,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与自然的美好,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新秋晚眺》是一首描绘秋天山水美景的诗作,诗人在山中遐想,感受到晚秋的凉意,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中涌起对自然的无尽感慨。诗的开篇通过“多晚凉”的描写,引入了秋天的主题,表现了自然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通过“遥瞻四五峰”描绘出高耸入云的山峰,给人一种壮丽而奇绝的视觉冲击。在这里,山体的高大与清风的凉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
中间部分的“修竹傍林开,乔松倚岩列”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中竹林和松树的生机与坚韧,强调了自然的生生不息。最后的“黄菊散芳丛,清泉凝白雪”不仅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色彩与气息,更通过“清泉”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纯净与宁静的心境。
整首诗在最后以“怀素心”和“愿保幽贞姿”结束,表达出诗人希望保持内心的纯净和高洁的情操。这种情感与自然的美景交相辉映,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我修养的思考。通过景与情的结合,诗人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给读者留下了深远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纯净、坚贞品质的追求。诗人在美丽的山水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和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清风厉秋节”中的“厉”字,主要是形容什么?
诗人希望保留哪种品质?
“千里共明月”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