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0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08:43
同沈留侯陈淡持汤千里饮报国寺松下
作者:高佑釲 〔清代〕
慈仁怪松枝如铁,
年深鳞甲欲飞裂。
拿云抉石龙虎形,
见者惊喜叹奇绝。
我曾三度至燕都,
酷爱此松天下无。
安得写以韦偃笔,
使吾坐卧对此图。
每返鸳湖远相忆,
梦魂长在苍松侧。
今来结伴绩前游,
未午拍浮到日昃。
尝闻豫章乔木栋梁材,
工师远取江之隈。
何如此松磥砢抱奇质,
五百年来尚在哉。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奇特的松树,作者将其比作铁枝,形态独特,令人赞叹。他回忆自己三次来到燕都,尤其钟爱这棵松树,渴望用韦偃的笔将它画下来,常常在梦中思念它。如今再次来此游玩,已近午时,正要拍舟而行,想起豫章的木材和工匠远道而来取材,感慨这棵松树坚韧如磥砣,五百年来依旧屹立不倒。
作者介绍:高佑釲,清代诗人,生活在清初,受过良好教育,是一位兼具文人气质和自然情怀的诗人。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观为主,注重细腻的观察和真切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游历时对松树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松树坚韧不拔特质的赞美,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重视和审美取向。
这首诗在描绘松树的形象时,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使得松树的形态在读者眼前生动呈现。诗的开头以"慈仁怪松"引入,直接对松树的外形和气质进行诠释,接着通过"年深鳞甲欲飞裂"生动表现了松树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依然坚韧的特性。这种将自然景观赋予人性化情感的手法,体现了诗人对松树的深厚感情。
在中间部分,诗人回忆自己曾多次游历燕都,表达了对松树的无比热爱,并渴望将其绘制下来,以此来永存对松树的记忆。这种对美好景物的珍视与追求,既体现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文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最后,诗中提到的“豫章乔木栋梁材”,不仅是对松树坚韧的赞美,更引发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坚韧的思考。全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枝如铁”、“鳞甲欲飞裂”等生动形象的比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自然的坚韧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与敬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怪松”是指什么?
A. 奇特的松树
B. 普通的松树
C. 其他树种
答案: A
诗人对松树的态度是?
A. 冷漠
B. 喜爱
C. 忽视
答案: B
“安得写以韦偃笔”中的韦偃是?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种松树
C. 一种笔的品牌
答案: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