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皂罗特髻 其二 题越州吴伯憩新词即用东坡起句

《皂罗特髻 其二 题越州吴伯憩新词即用东坡起句》

时间: 2025-04-26 22:26:20

诗句

采菱拾翠,傍越殿寻春,清歌徐度。

何似吴均,善作多愁赋。

浣纱畔、雕栏倚遍,携红袖、潦倒旗亭暮。

莫怜眉妩,恐琐窗人妒。

如听哀筝夜话,向谁行幽诉。

鸳管写、乌丝百尺,待归去、都付双鬓女。

红牙轻按,唱彻愁春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26:20

原文展示:

皂罗特髻 其二 题越州吴伯憩新词即用东坡起句
作者: 丁澎

采菱拾翠,傍越殿寻春,清歌徐度。
何似吴均,善作多愁赋。
浣纱畔雕栏倚遍,携红袖潦倒旗亭暮。
莫怜眉妩,恐琐窗人妒。
如听哀筝夜话,向谁行幽诉。
鸳管写乌丝百尺,待归去都付双鬓女。
红牙轻按,唱彻愁春句。

白话文翻译:

在越州的殿边,春光明媚,我在采集菱角和拾取翠绿,悠扬的清歌轻轻流淌。
与吴均相比,他擅长写多愁善感的诗篇。
在浣纱的河畔,雕栏倚靠,红袖飘动,傍晚的旗亭已显得沉闷。
不要怜惜我眉妩的样子,恐怕窗外的人会嫉妒。
如同在夜里听到哀伤的筝声,向谁倾诉我的幽怨呢?
鸳鸯管轻轻地演奏着百尺长的乌丝乐曲,等我回去时,都要交给那双鬓发的女子。
轻声按动红牙,唱尽了春愁的曲调。

注释:

  • 皂罗特髻: 旧时女子的一种发式,象征着女性的妩媚与柔情。
  • 吴均: 南朝文学家,以多愁善感的作品著称。
  • 浣纱: 指在水边洗涤衣物的女子,常用以表现女性的柔美。
  • 鸳管: 一种乐器,形状似鸳鸯,用以演奏柔美的乐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澎,清代诗人,擅长山水、咏物、抒怀等题材,作品多富有情感,风格细腻。其诗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融入个人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越州,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情感的细腻感受。诗中提到的吴均,表现了对古代文人作品的敬仰。

诗歌鉴赏:

《皂罗特髻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和细腻的情感体验。开头的“采菱拾翠”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紧接着提到吴均,表现了对文学的追求。诗中“浣纱畔雕栏倚遍”一联,描绘了女性在春光中的优雅姿态,展示了诗人对女性美的欣赏与向往。

“莫怜眉妩,恐琐窗人妒”则流露出一种隐约的忧愁,似乎在表达对爱情的无奈与担忧,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后面“如听哀筝夜话,向谁行幽诉”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孤独与对倾诉对象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如“鸳管写乌丝百尺”体现了对美好情感的寄托,而“红牙轻按”则将这种情感与音乐结合,使诗歌充满了韵律感。同时,诗中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深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采菱拾翠,傍越殿寻春,清歌徐度。
    描述了在春天的越州,诗人采拾菱角,享受春光,伴随着悠扬的歌声,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2. 何似吴均,善作多愁赋。
    提到吴均,表示对他作品的欣赏,暗示自己也希望能写出这样的诗篇。

  3. 浣纱畔雕栏倚遍,携红袖潦倒旗亭暮。
    通过描绘浣纱的场景,表现出女子的优雅与环境的静谧,暗含了一种暮色中的孤独感。

  4. 莫怜眉妩,恐琐窗人妒。
    表达了对美貌的担忧,生怕被他人嫉妒,反映出一种脆弱的心理。

  5. 如听哀筝夜话,向谁行幽诉。
    诗人感到孤独,想要倾诉却无处可言,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6. 鸳管写乌丝百尺,待归去都付双鬓女。
    描述了音乐与美好情感的结合,期待归去时与爱人分享。

  7. 红牙轻按,唱彻愁春句。
    以音乐结束,表现出对春愁的感慨,形成一种圆满的结构。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鸳管”比喻乐器,暗含情感的寄托。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 通过“清歌徐度”赋予歌声以生命,表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生机与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展开,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情感的渴望,表现了孤独与忧愁交织的情感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菱角: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红袖: 代表女性的柔美与妩媚。
  • 哀筝: 传达出一种孤独与哀愁的情感。
  • 双鬓女: 象征着理想中的爱情与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均”是以什么著称的?
    A) 多愁善感
    B) 豪放不羁
    C) 直率坦诚
    D) 讽刺幽默

  2. “莫怜眉妩,恐琐窗人妒”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担忧?
    A) 自己的才华
    B) 美貌
    C) 所处的环境
    D) 写作能力

  3. 诗中哪个意象代表音乐和情感的结合?
    A) 菱角
    B) 红袖
    C) 鸳管
    D) 浣纱

答案:

  1. A) 多愁善感
  2. B) 美貌
  3. C) 鸳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菩萨蛮》

诗词对比:

  • 丁澎《皂罗特髻 其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但李清照的诗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而丁澎的诗则更为细腻,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忧愁。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戏菱生) 菩萨蛮 菩萨蛮 闺晓二首 其三 菩萨蛮 菩萨蛮 山中 菩萨蛮 寿蔡竹铭 菩萨蛮 赋牡丹 菩萨蛮 其一 落花有感 菩萨蛮 闺春 菩萨蛮 复答紫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款款之愚 雷泉 规虑揣度 漆女忧鲁 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火字旁的字 轰天裂地 滚木 幺字旁的字 半男女 入字旁的字 包含硫的词语有哪些 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长江后浪催前浪 戈字旁的字 面团团 矛字旁的字 夺柄 包含洽的成语 包含乐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