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4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45:38
春夏两相期 宿赣关,酒尽不寐
作者: 顾贞观 〔清代〕
趁西风捣衣声急,江关倦客愁绝。
何况夜来,寒重和砧也歇。
荒鸡叫落一天霜,独雁催沉三更月。
欲掩残编,只应无奈,酒醒时节。
芦帘此际悲咽。便鞋儿梦好,待归方说。
频呵素手,剪刀停对垂红泪。
灯花结料不成眠,且倚薰笼,冷灰重拨。
在西风急促的捣衣声中,我在江边的关口,疲惫的旅人愁苦无比。
何况夜里,寒冷的天气让纺织的声音也停歇了。
荒鸡的叫声传来,预示着严寒的霜降,孤雁催促着沉沉的月色。
想要掩盖残破的织物,但又无可奈何,只在酒醒后的时节。
此时芦帘下悲哀的低吟,便鞋的梦境美好,却要等回去后再诉说。
频频呵气在素手上,剪刀停在垂泪的红线上。
灯花透出微弱的光,我无法入眠,只能倚靠着香薰笼,重新拨动冷灰。
作者介绍:顾贞观(1620-1684),字慎行,号蓬庐,清代诗人,以写景抒情见长。其诗风质朴自然,常表达游子心中的乡愁。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旅途中,表达了诗人在赣关夜宿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正值春夏交替,诗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与内心的愁苦,借景抒情,体现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春夏两相期 宿赣关,酒尽不寐》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描绘了一个孤独旅人在夜晚的思绪和情感。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细腻,西风、捣衣声、寒霜、孤雁、酒醒等元素交织在一起,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愁苦的情感。诗人的情绪在夜色中愈加浓烈,西风捣衣声急促,仿佛在催促着他对家的思念。
在这首诗中,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春夏交替之际,诗人不仅感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变化,还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渴望。尤其是“酒醒时节”的描写,突显了他在夜深人静时那种清醒后的失落与无奈。
整首诗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映射出自己的情感波动,令人深思。可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旅途生活的记录,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旅人夜宿的孤独情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趁西风捣衣声急”中的“西风”象征什么?
诗人为何在夜晚感到孤独?
“灯花结料不成眠”意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