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7:42
双双燕
作者: 汪东 〔清代〕
近寒食雨,料泥湿香融,画堂栖稳。
春阴忽断,便欲故巢重认。曾访南山小隐。
记宛转穿花曲径。镫边镜匣圆时,
试与描成双影。休问。棠梨吐润。
是若个尊前,共夸箫韵。当时红友,
化作蝶飞莺困。唯念零脂坠粉。
尚留伴琴书安顿。知否堰外东风,
盼杀隔年芳信。
在寒食节前的细雨中,泥土湿润,芳香四溢,燕子在画堂中安稳栖息。春天的阴云忽然散去,燕子们便想要重回旧巢。我曾经去过南山的小隐士那里,记得在花丛中蜿蜒的小径。灯边的镜匣在圆月下,试着把双影描绘出来。别再询问了,棠梨花正吐出新芽。那是谁在你身边,共同歌颂箫声韵律?曾经的红颜知己,如今化作蝶飞莺困。唯有那细腻的脂粉依旧留存,伴着琴书安静地安顿。你可知道堰外的东风,已经盼望着隔年再寄芳信?
作者介绍:汪东,生活在清代,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著称,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寒食之际,诗人通过燕子的归来,表达对故土和旧梦的怀念,同时融入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往昔情感的思索。
汪东的《双双燕》以其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全诗通过燕子的归来,隐喻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诗中开篇即以“近寒食雨”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湿润的春日氛围,接着描绘燕子在画堂栖息的宁静场景,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命的复苏。随后,诗人回忆起曾经的南山小隐,表现出对当下繁华与过去隐逸生活的对比。尤其在“当时红友,化作蝶飞莺困”一联中,诗人以蝶与莺象征曾经的爱情,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惆怅与追忆。
整首诗在情感上贯穿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盼,尤其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去的眷恋,表达了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体来看,汪东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成功地传达了春天的气息和人间情感的复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对故土的怀念以及对逝去爱情的感伤,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寒食节通常在什么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双双燕”中的燕子象征什么?
A. 变迁
B. 归来与生机
C. 爱情
D. 友谊
“当时红友,化作蝶飞莺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幸福
B. 愁苦
C. 期待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