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7:10
夏夜宿西园酒醒闻雨(二首)
人睡萧萧院落空,
未秋愁已怯梧桐。
夜长犹幸西轩雨,一半听时在醉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夜的情景,诗人独自一人躺在空荡荡的院落中,周围寂静得只听见轻微的风声。虽然还未到秋天,但已感到一丝忧愁和对梧桐树的怯惧。漫漫长夜中,幸好听到西轩传来的雨声,让他在醉意中感到些许安慰。
本诗虽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梧桐树常常在古诗中作为思乡和孤独的象征,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人借助自然景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介绍:高启(1336年-1374年),字子厚,号静庵,明代著名诗人。高启与其友人汤显祖、李贽并称为“明代三绝”。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朴实,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高启晚年,正值明代初期社会动荡,诗人常在闲暇中感慨人生,抒发个人情怀。诗中的“酒醒”表明作者在醉酒后对生活有所反思,雨声则暗示着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安慰。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典型的夏夜场景,展示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诗的开头“人睡萧萧院落空”,给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感觉,诗人似乎在这个空荡荡的院落中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寂。而“未秋愁已怯梧桐”更是将这种孤独感深化,虽未到秋天,但内心的忧愁已然袭来,表现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接下来的“夜长犹幸西轩雨”,则将孤独的氛围略微缓解,雨声的出现仿佛是对诗人心情的抚慰。此时,诗人即使在醉中,仍旧能感知到自然的变化,体现出他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孤独的理解与对生活的思考,是一幅充满情感的夏夜图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孤独与自然的感应展开,表现了诗人在孤独夜晚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未秋愁已怯梧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夜长犹幸西轩雨”中的“幸”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院落”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