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5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58:40
孤灯照影夜漫漫,拈得花枝不忍看。
白发欹簪羞彩胜,黄耆煮粥荐春盘。
东方烹狗阳初动,南陌争牛卧作团。
老子従来兴不浅,向隅谁有满堂欢。
斋居卧病禁烟前,辜负名花已一年。
此日使君不强喜,新春风物为谁妍。
青衫公子家千里,白首先生杖百钱。
曷不相将来问病,已教呼取散花天。
在漫漫长夜里,孤灯照影,手里拿着花枝却不忍心去看。白发在簪子上倾斜,觉得羞愧于花朵的艳丽,黄耆煮粥为春天准备美味。东方的阳光初升,正是烹制狗肉的时节,南边的田野上,牛儿懒洋洋地卧成一团。老子我向来兴致不浅,坐在一旁又有谁能欢笑满堂呢?我在斋房中卧病禁烟,已辜负了名花整整一年。今天使君并不强迫我高兴,新春的美景又是为谁而妍呢?青衫公子千里之外,白发先生身杖百钱。为何不一同前来探望我呢?我已经呼唤散花天了。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兼任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均有极高成就,风格多样,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病中,正值立春之际,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向往与对自己病痛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感慨。开篇的“孤灯照影夜漫漫”便设置了孤寂的基调,诗人在病中独自对着灯光,感受到的是无尽的夜晚与孤独。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拈得花枝不忍看”表达对春花的惋惜,因为自己身陷病痛,无法欣赏春天的美好。
“白发欹簪羞彩胜”则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岁月的流逝与身体的衰老。黄耆煮粥象征着诗人对健康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期盼。随着春天的到来,阳光和煦,诗人意识到自己与外界的隔离,感到更加孤独。
诗中对“老子従来兴不浅”的反思,体现了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即使年老也不愿意放弃对生活的热情。最后几句,诗人渴望朋友能来探望,传达了对友情的渴望与对病痛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既有对春天的向往,又有对病痛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与对病痛的感慨,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情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A. 夏天
B. 秋天
C. 冬天
D. 春天
“白发欹簪羞彩胜”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羞愧
C. 高兴
D. 愤怒
诗人希望朋友来探望,反映了他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友情
C. 权力
D. 学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