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1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9:22
定风波·红梅
作者: 苏轼 〔宋代〕
好睡慵开莫厌迟。
自怜冰脸不时宜。
偶作小红桃杏色,
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
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
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红梅的喜爱与怜惜。诗人说道:我懒得早起,不要责怪我迟迟不去欣赏它。看着红梅的冰清面容,觉得它并不适合这个季节。偶尔看到红梅的红色,像桃花和杏花般的色彩,显得闲适而优雅,依然保留着那孤瘦雪霜的姿态。不要随意让心情受外物影响,为什么要因为酒而微微醉意而让自己迷惘呢?老诗人都不知道梅花的气质在于此,吟咏之际,更要留意绿叶和青枝的衬托。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梅格”,指梅花的气质和品格,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清高,常常被赋予清雅的美德。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其作品涵盖诗、词、文、赋等多种形式,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生活艰苦,但他依然保持乐观态度,借助梅花抒发自己的情怀和对美的追求。
苏轼的《定风波·红梅》通过对红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美的感悟。整首诗在形式上兼具了词的韵律与诗的意境,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诗人在开篇便以懒散的姿态自释,表达出对生活的淡然与对红梅的怜惜。梅花的清丽与冰冷,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
在描绘梅花时,诗人用“偶作小红桃杏色”一语,生动展现了梅花的鲜艳与生命力,而“闲雅”二字则增强了梅花的文化内涵,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优雅。接下来的“休把闲心随物态”则是对自我心态的提醒,诗人在与自然对话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内在的宁静与淡泊。
最后两句中,苏轼将梅花的气质与绿叶、青枝相对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审美追求,提醒人们在吟咏之余,更要关注生活的本质。这首诗不仅是对红梅的咏叹,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展现了苏轼深邃的艺术视野和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诗人对红梅的深切眷恋与对生活的感悟,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对美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的《定风波·红梅》主要描绘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冰脸”是指什么?
诗的最后一联主要提醒我们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