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6:55
作者: 黄人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片云直载魂飞,置身似在方壶顶。
琉璃世界,高寒极处,阎浮无影。
采药船遥,浮槎人去,沧桑谁省?
况机虚鲛室,竿投龙伯,料仙子,难高枕。
回首抟天桑天黑,弄阴辉珠宫蝉冷。
鏊峰双皑,鲎帆齐折,呼号谁听?
四顾茫茫,不知归宿,天鸡啼醒。
问何如鸣桨,菰芦竟岁,波平风稳。
这片云承载着我的灵魂飞翔,仿佛身处于如方壶般的顶端。
在这琉璃般的世界中,处于高寒之地,阎浮的影子无处可寻。
远处的采药船渐行渐远,浮槎上人们已离去,谁能记得这沧桑?
更何况空无一物的鲛室,竿子投向龙伯,仙子恐怕难以高枕无忧。
回头望去,天际乌云密布,阴影中珠宫的蝉声冷清。
在双峰的皑皑白雪中,鲎帆齐折,呼号的声音又有谁能听到?
四处望去,茫茫无际,我不知归宿何处,天鸡啼鸣唤醒了我。
我问,如何才能划桨,菰芦荡漾,波平风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人,清代诗人,个性洒脱,擅长描写自然与人生哲理,作品多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创作背景: 《梦观沧海》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之际,诗人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描绘,反映了个人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与思考。
《梦观沧海》是一首高度抒情的诗,诗人通过梦境的幻影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对于自由与理想的渴望。开篇的“片云直载魂飞”便传达出一种轻盈的飞翔感,仿佛作者的灵魂已脱离尘世的束缚,进入了一个理想的境地。随着诗句的深入,琉璃般的世界与无影的阎浮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诗中多次提到的“远”和“虚”,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也折射出他心灵的孤独与迷茫。在“况机虚鲛室”一节,诗人更是借助神话传说中的鲛人,表达出对理想境界的无奈与渴望。最后,随着“天鸡啼醒”的呼唤,诗人似乎又被现实的喧嚣拉回,展现出一种对归宿的思考与追寻。
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清代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渴望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折射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琉璃世界”象征什么?
“呼号谁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天鸡”最有可能代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