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5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53:35
露片销红,烟丝飏碧,梨花庭院深深。
怕捲朱帘,月痕移近芳阴。
依然春尽长安陌,甚催归枝上啼禽。
恐难禁。瘦褪湘衣,病拥罗衾。
无聊更自添愁绪,见兰釭微闪,莲漏遥沉。
过尽飞鸿,鱼书还盼江浔。
离怀浑似炉香冷,渐成灰一片檀心。
断魂吟,水阔天长,有梦难寻。
露水的滴落使红花消逝,烟雾轻扬着碧色,梨花在庭院里显得深深幽静。
我害怕卷起红色帘子,月光的痕迹逐渐靠近那芳香的阴影。
春天已经结束在长安的街道上,鸟儿在催促着归来的枝头啼鸣。
我恐怕难以抑制这份忧伤。穿着薄衫的我,病中裹着轻薄的被子。
无聊的我更是自添愁绪,看到兰花灯微微闪烁,莲花的漏水声遥远而沉重。
飞过的鸿雁,鱼书寄来希望能见到江边。
离别的思念就像炉上的香气逐渐冷却,渐渐化为一片檀木心灰。
我断魂吟唱,水面宽阔,天空漫长,梦中人却难以寻觅。
作者介绍:曹慎仪,清代女诗人,生于明末,卒年不详。她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著称,作品多描绘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情感经历有关,表达了对故乡和离别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清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较低,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自由与爱情的渴望。
《高阳台》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之情。开篇的“露片销红,烟丝飏碧”便营造出一种春日残留的意境,梨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流逝。诗中“怕捲朱帘,月痕移近芳阴”则更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月光映照在芳香的阴影中,既有对美的享受,也带着一种无奈的忧伤。
随着诗意的推进,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慨愈加明显,“春尽长安陌,甚催归枝上啼禽”体现了对离别的惋惜。在此基础上,“瘦褪湘衣,病拥罗衾”则更加突出诗人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疲惫,表现出一种对生活无力感的叹息。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孤独、愁苦的情感,最后以“水阔天长,有梦难寻”收尾,意在表达对未来的渺茫和对失去的深切怀念。这种情感的层层递进,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浓厚的抒情氛围,令人感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惋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出女性在清代社会中的情感压抑。
诗词测试:
诗中“烟丝飏碧”指的是什么?
“离怀浑似炉香冷”中,炉香比喻什么?
诗人对长安的春天感到如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曹慎仪的《高阳台》更加强调离愁的深刻感受,而李清照则在表达对爱情的遗憾与追忆中更为细腻。两者都展现了女性在情感上的脆弱与坚韧,但诗风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曹慎仪的诗更侧重于环境的描绘与内心的孤寂,而李清照则通过具体的情景与细腻的情感交织,展现出爱情的甜美与苦涩。